整個2006年雅涵都是無心美路的,天天想著還能到哪裏弄錢,又怎麼可能有心思帶動團隊呢?2004年4月雅涵買別墅的時候,首付東拚西湊借了70萬元,大多有每年5%~10%的利息,銀行那邊又貸了159萬元,每月還款1.6萬元,每月拆了東牆補西牆還是不夠,直到最後收到法院的傳票。關鍵時刻雅涵的哥哥賣了一套自己的房子換來了60萬元,幫雅涵償清了銀行欠貸和部分最緊要的利息、外債,這才躲過一劫。因為信用破產,銀行信貸部經理準備加入美路的事自然也就黃了湯。
到了2006年末、2007年初,沉重的債務壓力終於令雅涵再度麵臨崩潰的邊緣,她希望我能再去幫她搞點錢。可我在天津的親戚們在母親去世後就再也沒了來往,朋友中能借到錢的在我美路初期都借遍了,再說借個萬兒八千的又頂什麼用?沒有幾十萬元根本澆不了雅涵那塊早已幹涸到裂了口子的地。唯一可以想辦法的就是我姐姐,她手上有六萬元存款,可她打死也不借,父親出麵親自作保也不行,臉皮不厚的我很快就黔驢技窮了。論起借錢的本事,比起雅涵來我還真是差得十萬八千裏,這方麵她是鑽石,而我頂多就是個3%。早年間,雅涵開美容院的時候她就借過十萬元,幾乎全賠了進去,後來她做美路時又借過不少,上到翡翠才全部還清。
雅涵又盯上了我父親的那套房子,可那套房子是父親和我阿姨的共同財產,阿姨不同意,父親也無可奈何,於是,剩下來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轉按揭雅涵母親的那套房子了。那是一套三室兩廳,也是我們那時的棲身之所。我開始跑貸款公司,一趟又一趟。轉按揭是急需資金又有房產時比較快捷的來錢渠道,可轉按揭會產生幾萬元不菲的手續費,再加上又一筆月月要還的銀行貸款,病急亂投醫,可總比借高利貸強吧?一個多月後貸款批下來了,43萬元現金嘩啦嘩啦又拿去堵了窟窿。當年買別墅時貸了30年,這才不過三年光景,這往後的日子可該怎麼熬啊?重新恢複鑽石尚需時日,就算上了鑽石,每月不到2萬元的收入也不夠還貸,雅涵終於狠下心來決定賣房。其實,在我還沒回津的時候,雅涵就已經把別墅掛在中介公司快一年了,可在天津那個並不是有錢人紮堆兒的地方,能買得起300萬元別墅的人還真的不多。雅涵有一搭沒一搭地賣著,其實內心裏她是萬萬舍不得的,別墅就是她的心頭肉。可現在的情形完全不同了,如果再次收到法院傳票可就再沒房子可以轉按揭了,形勢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雅涵找我鄭重地談了一次,她希望我可以放下手頭上所有的工作全力以赴在幾個月內將別墅整出去,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我跑了很多中介公司,可來看房的人卻寥寥無幾,縱有客戶跑來看房,地產公司的經紀人也使不上多大勁,他們賣兩室一廳、三室兩廳這樣的中低端住宅習慣了,對能買得起豪宅的高端人群根本把握不了,更何況別墅的賣點也是他們所不熟悉的。到後來我不得不把經紀人拋在一邊,自己赤膊上陣了,經紀人隻要給我帶客戶來就好,信天信地不如信自己!
為了有更多客源過來看房,不得已,我們開始自己花錢在當地發行量最大的《今晚報》和《每日新報》上打廣告,好幾千元的廣告費花出去了,剩下的就是坐等客戶們給我打電話了。從2007年初至2007年5月的這段日子裏,除開要堅持正常的美路業務外,我其餘的時間全部投入在了帶客戶看房的過程中。賣二手房不像一手房那麼簡單,你手上沒有那麼多戶型和位置可供客戶選擇,而客戶們對二手房會抱著更加苛刻的眼光來審視,甚至牆上的一道小裂縫都會斤斤計較挑剔上大半天,畢竟是價值幾百萬的東西,可不像買菜那麼隨便。好在美路多年我早已練得一手爐火純青的銷售功底,一棵櫻桃樹的典故被我運用得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