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同室操戈(1 / 3)

2004年4月,就在我和顧馨打得火熱的時候,大港團隊的新中心在油田光明大道隆重落成了,那時,大顏經理和牛經理還在為明珠獎銜全力打拚。他們的老中心與我們市內團隊的世貿中心頗有些類似,一個大的會議室外加一間美容室,坐落在中心城區繁華地段的寫字樓內,人氣一直很旺。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能找到什麼樣的合作夥伴。由於大港團隊位處一個五萬人口的廠區,合作夥伴多是些平均年齡四十歲上下的家庭主婦,這和市內團隊平均年齡二十七八歲的青春活力形成了鮮明對比。直至2003年10月北京十渡旅遊研討會,我的一堂“十倍速時代”把大港團隊所有美路姐夫一把火全都給燒了出來,大港團隊這才多了很多男士,再不複當年紅色娘子軍的美譽了。那應該是我美路生涯中最成功的一堂課了吧,與會的所有新人辦卡率100%。寫字樓內的老中心不多久便不堪重負了,每次上課人們都不得不堆在走廊上旁聽,於是這才有了2004年4月大港團隊新中心的誕生。

大港新中心就建在原大港油田工商銀行儲蓄所的舊址上。那是一棟路邊的兩層小樓,寬敞得很,一樓有大堂、小會議室,二樓還辟出來了一間可以容納兩百人的會場,主任們的辦公室就在會場對麵的走廊兩側,由於空間夠大,大港的主任們這下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因為大港油田遠離天津市區,所以如此敞亮的大中心租金並不算貴,一時羨煞我等。雖然房租較市內租金便宜,但由於空間夠大,簡單裝修、買家具、裝空調、添設備……最後的總開銷仍然讓大港的領導人們破費不少。2004財年,大港團隊就是利用這個新中心拚到了鑽石。

關於大中心和小中心到底哪個更好的探索,一直以來都是困惑美路領導人兩難的選擇。大中心有利於聚攏人氣從而迅速產生規模效益,缺點是人際關係較為複雜,消極思想易於傳播,同時也不利於新人能力的鍛煉和複製;而不斷以DD為單位複製小中心則與大中心的優劣截然相反。大港團隊走了與市內團隊完全不同的中心組建模式,這使得大港團隊後來的波折要遠比市內團隊9%引發的騷亂要嚴重得多。

2005年4月,大港新中心一年的租約即將到期,或是大顏經理和牛經理那時便已經感受到了什麼,他們忽然就決定退掉大中心,改由DD們各自組建小中心走市內團隊的模式了。山雨欲來風滿樓,可那時我們遠在63千米外的市區,而大港團隊的運作一直又相對獨立,對即將來臨的一切我們完全沒有預料。

在大團隊中我是與各地主任們互動最為頻繁的一個,因為四處講課付出,因為理性公正熱心,更因為我從不時時成功處處美路、滿腦子係統思維,所以大家最喜歡與我聊天,也最喜歡向我傾訴。我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機會去主任們家中走訪,驗看庫存,溝通換貨。這期間,一些DD們開始向我傾訴大中心分家時的種種怨言。細節記不大清了,而真相也永將被時間湮沒,總的來說是大中心賬目不清,大顏經理和牛經理涉嫌從不繳納中心費用,以及大中心分家前的DD會議上,因諸如空調、投影儀、圓形會議桌等公共財產分配不均,牛經理對部分DD拍了桌子……出口傷人六月寒,諸般感受在我與趙毅、亞楠的矛盾中體會頗深,這也是趙毅最後對我如此決絕之所在。

部分DD對大顏經理和牛經理將公共財產大部據為己有是無法接受的,等我知道此事時諸般情緒在民間已醞釀頗久。利用換貨的間隙,我走訪了參與那次DD會議的大部分主任以及大顏經理和牛經理,正反兩麵聽取了雙方的意見,我開始感到問題之棘手遠不像我當初想象的那麼簡單。

在大顏經理和牛經理上鑽的過程中,團隊主任們的付出是相當巨大的。DD孫姐在美路以前是職業司機,在2004年斷貨的危急中,她主要負責每日開車穿梭於大港中心和塘沽店鋪之間,為了第一時間將搶到的產品盡快運回中心,她差一點就出車禍死在路上。在大中心分家後,她跟了自己的上手準翡翠若彤。在某次小中心開會前,僅僅因為搬椅子的小問題,孫姐與若彤的老公產生了爭執,一個因為說話語氣而引發的小問題持續發酵,並最終裂變為上下間形同陌路,直至最後分道揚鑣,一個繼續美路,一個含淚離開……

而一直渴望廣州DD旅遊的金章王桂芬,本是可以在那個財年上到DD的,隻因最後一個月差了2 000元淨額。她和大顏經理、牛經理之間隔了一戶12%、一戶DD,在2004年的打拚中,她是那組市場的中堅。照例,牛經理每月末都會計算業績,然後提醒她還差多少淨額,唯獨最後一個月沒有堅持。按照公司對DD腿的認證,整組業績符合DD就算合格,故而最後一個月桂芬的銀章達標與否於牛經理而言已無關大局。與DD擦肩而過痛苦難當的桂芬始終認為,這是牛經理對自己利用完畢後的漠不關心,種種隔膜早已無從調和。

桂芬的介紹人惠子是個雙親皆無、孤苦無依的女孩,美路前一直在舅舅的畫廊裏打小工,學曆、閱曆、收入都卑微得可憐。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每次會議後大家AA去吃飯,而她卻一個人在旁邊默默啃饅頭的情形,自尊心極強的她是任由我們如何呼喚哪怕請客也不上桌的。在我眼裏,她幾乎是完全沒有任何成功可能的。在大顏經理和牛經理美路早期18%、12%兩個大組“死掉”幾乎無人跟隨的時候,隻有惠子留在了他們身邊,大顏經理和牛經理用他們的能力將惠子扶上了DD這個獎銜。這對曾被惠子稱為再生父母的夫妻在後來團隊人才輩出的時候再也無暇關注心理敏感的她了,惠子覺得自己遭到了拋棄。在大港團隊全力上鑽的時候,惠子正懷孕在家,窮得連買奶粉的錢都湊不齊,長期的營養不良終於招致全身浮腫,“晚景”淒涼……

還有羽琪,她是大顏經理曾經最為倚重的前排,也是領導人眼中曾經最聽話的主任,在配合團隊上鑽的過程中,她打的彩妝自然也最多。為自救,她四處修眉,到處美容,隻為多賣出一根眉筆,多配出一套彩妝。她那輛別克凱越借了十幾萬元的外債,資金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在2005年的大港油田,團隊操控本地市場達到了90%以上,可就在這樣的市場上居然出現了低折。有主任爆料是羽琪在偷偷放貨,不過羽琪矢口否認。這事兒一度鬧得人心惶惶,而真相,早已湮滅在了荒草叢中。

在大港團隊上鑽的路上,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很多令人心酸的往事,大家的心態都漸漸失去了平衡,幹燥的草堆哪怕濺出一顆火星都能引發一場衝天大火。在一個隻有五萬人口的廠區,集中了一戶準翡翠、三戶DD以及更多深度DD、銀章,擁擠的市場使得大家相互間你爭我奪,磕磕碰碰的事兒自然是在所難免的。雅涵和我早就建議大顏經理、牛經理盡快轉移市場開辟塘沽新天地,但那時領導人正忙於目標,是無暇沉下心來在新市場紮穩根基的。大禍將至而領導人卻仍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