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蠶豆粥
原料:花生米12克、蠶豆25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上物放砂鍋中加涼開水至煮沸,水呈棕紅色並有混濁時即可,食其花生米及蠶豆,可不喝湯。
功效:用於治療脾腎氣虛、水濁不化、健脾益腎、利尿化濁。
★大薊粥
主料:粳米100克,大薊100克
調料:大蔥3克,鹽2克,味精1克,香油2克
製作:1.將大薊摘洗幹淨,入沸水鍋焯一下水,再用冷水浸去苦味,撈出切細。2.粳米淘洗幹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幹水分。3.取沙鍋加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煮至粥將成時,加入大薊,待滾,用鹽、味精調味,撒上蔥末,淋上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用於治療脾腎氣虛、健脾益腎。
★蒲公英粥
原料:蒲公英鮮者為90克,幹品為45克
製作:1.將蒲公英洗淨,切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2.與淘洗幹淨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適用於肝炎、膽囊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尿路感染、急性結膜炎等症。
【藥膳類食療食譜】
這裏精選潰瘍性大腸食療食譜,主要介紹潰瘍性大腸藥膳飲食成分,製作工藝及調配方法。以便胃腸病患者查閱參考。
★馬蹄燉鵪鶉
配方:馬蹄60克、鵪鶉2隻、料酒10克、生薑6克、鹽4克
製作:1.將馬蹄去皮洗淨,一切兩半;鵪鶉洗淨,去毛樁、內髒、爪;生薑切片。2.將馬蹄、鵪鶉、生薑放入燉杯內,加入清水適量,燉50分鍾,加入鹽攪勻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鵪鶉1隻,馬蹄50克。正餐佐食。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消痛。大腸潰瘍便血患者食用有一定療效。
★醋花生
配方:花生500克、米醋1000克
製作:將花生洗淨,放入瓶中,再將米醋放入瓶內,浸泡10天。食用時從瓶內取出即可。
食法:每日2次,每次吃花生30克。
功效:消腫止瀉。對大腸炎療效較佳。
★三七燉雞
原料:田七(即三七)6克,雞肉100克,鹽、味精各少許。
製作:1.將雞肉洗淨切成小塊。田七洗淨切片,與雞肉同放瓷盅內,加少量水,備用。2.鍋內入水,燒開,放入瓷盅,隔水用文火燉2-4小時,待雞肉及田七均熟爛時,湯液會起膠粘狀,說明熟爛合格,再加上鹽、味精等調味品,即可食用。
功效:對於體弱年長者有很好的滋補功效。對大腸炎療效較佳。
★魚腥草飲
主料:魚腥草6克
調料:白砂糖3克
製作:1.把魚腥草拾去雜物,用清水洗淨,瀝幹水;2.魚腥草搗爛,加入少許白糖,以溫開水衝服。
功效:此飲品具有清熱解毒,排膿止痢的功效,主治痢疾膿血,腹痛等病症。
★椒麻豌豆肥腸湯
主料:豬大腸500克,豌豆250克
調料:花椒10克,薑6克,大蔥10克,鹽10克,辣椒油30克,味精5克,胡椒粉3克
製作:1.將豬大腸切除腸頭圈口,用鹽在大腸骨外反複揉洗,然後在清水中清洗幹淨。再加研細的明礬(或醋)反得搓洗一次,再衝洗幹淨;2.將洗淨的肥腸放在沸水鍋內煮約15分鍾撈出;3.幹豌豆用溫熱水泡12小時(水至少要淹過豌豆3厘米),泡漲後淘洗幹1次,瀝幹水;4.把煮過的肥腸切成幾段,下沸水鍋中加蔥、薑、花椒粒、胡椒粉用旺火燒開,加入紅油和鹽,然後改用文火燉七成熱爛時,撈出肥腸,切成1厘米長的節,再同豌豆一起下鍋,繼續燉至腸爛、湯白、豌豆裂口即成;5.吃時在碗內放蔥花、味精即可。
功效:補虛養身滋陰健脾開胃
★香芋肥腸煲
主料:豬大腸350克,芋頭200克
調料:色拉油50克,大蒜(白皮)40克,黃酒15克,澱粉(玉米)5克,蠔油10克,醬油5克,白砂糖5克,鹽4克,胡椒粉2克,味精1克
製作:1.肥腸從中間剖開,去淨油脂;2.芋頭去皮,切滾刀塊;3.蒜剝淨表皮,洗淨;4.肥腸放入開水中煮透,撈出瀝幹;5.炒鍋中放油燒熱,把芋頭下鍋炸,待其顏色發黃時,把蒜瓣、肥腸一同下鍋稍炸撈出;6.鍋中留餘油少許,把蠔油倒入鍋中炒出香味,加入黃酒、醬油,添入350克開水;7.然後把肥腸、芋頭、蒜、白糖、胡椒粉、精鹽、味精都放入鍋中,燒開,勾入水澱粉,盛入煲鍋即可。
功效:補虛養身滋陰健脾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