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外科其他疾病(2 / 3)

(4)注意預防和治療厭氧菌感染:例如電擊傷、熱壓傷等伴有廣泛肌肉壞死時,可選用大劑量滴注。羧苄青黴素20~30g/d,靜滴;頭孢甲氧噻吩40mg/kg,靜滴,4~6小時1次;0.5%甲硝唑溶液100mL,靜滴,8小時1次。

(5)注意預防和治療真菌感染:全身應用廣譜抗生素期間,同時口服製黴菌素100萬U,3次/d,或克黴唑0.5~1g,3次/d。兩性黴素靜滴,先從每次0.02~0.1mg/kg開始,根據反應情況,每日或隔日遞增5mg,最高單次劑量不超過1mg/kg,總劑量為3g左右。每日劑量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濃度為10mg/100mL以下,避免靜脈緩滴6小時以上。為減輕用藥反應,可同時於滴注液中加入氫化可的鬆25~50mg或地塞米鬆2~5mg。氟尿嘧啶150mg/(kg·d),分3~4次靜注。

4.對症治療:

(1)鎮靜鎮痛:可根據情況,選用呱替啶、嗎啡、地西泮或冬眠合劑等,靜注,但應用冬眠合劑時,注意血壓下降情況。如患者疼痛不重或中小麵積燒傷給予口服止痛劑即可。

(2)強心藥物的使用:適用於有心功能不全肺水腫以及老年或複蘇困難的病例。常用藥物:①毛花苷丙(西地蘭)0.4mg或毒毛花苷K0.25mg加入25%~50%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推;②β受體興奮藥,如多巴胺、異丙腎上腺素等。

(3)利尿藥的使用:適用於麵積燒傷有明顯血紅蛋白尿或肌紅蛋白尿者;有損害肝、腎功能的化學燒傷;發生腦水腫、肺水腫者等。常用:①甘露醇100~200mL,靜滴;②呋塞米40~60mg加入50%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推。

(4)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適用於休克嚴重複蘇困難的患者。可采用:①氫化可的鬆500~2000mg/d,加入液體中靜滴;②地塞米鬆40~100mg/d,加入液體中靜滴。必要時可重複使用,但不宜超過3日,亦不需維持量。

【藥膳食療】

1.綠豆茶:

[原料]綠豆50g。

[製法]把綠豆洗幹淨,浸泡1小時,放入沙鍋加水略多,煎熬成稀粥樣。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適用於熱毒熾盛型燒傷早期。皮膚紅腫、水皰、劇痛、發熱、糜爛等。

[服法]代茶飲,每日數次。

2.蓮子心茶:

[原料]蓮子心3~5g。

[製法]將蓮子心洗幹淨,放入溫水中浸泡1小時,置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熬成湯液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濕。適用於熱毒熾盛型燒傷早期,出現紅腫、水皰、劇痛、糜爛、發熱等症。

[服法]代茶飲,每日頻頻飲之。

3.二冬飲:

[原料]天冬12g,麥冬10g。

[製法]將天冬和麥冬去雜質,洗幹淨,一同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熬成藥液即可。

[功效]清熱養陰。適用於熱盛傷陰型的燒燙傷。症見創麵潮紅,水腫,水皰及大量滲出液,灼痛、發熱、尿少等症。

[服法]代茶飲,每日頻頻飲之。

4.石斛玉竹飲:

[原料]石斛、玉竹各12g。

[製法]將2味洗幹淨,一同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熬成湯液即可。

[功效]清熱養陰。適用於熱盛傷陰的燒燙傷後出現的創麵潮紅、水腫、水皰、傷口大量滲出液,灼痛、發熱、尿少、心煩、口渴等症。

[服法]1劑/d,代茶頻頻飲之。

5.歸芪飲:

[原料]當歸6g,黃芪10g。

[製法]將當歸和黃芪清水漂洗幹淨,切成小段,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煎熬成湯液即可。

[功效]益氣養血,健脾和胃。適用於氣血雙虛型的燒燙傷出現的創麵肉芽組織不鮮、生長緩慢、精神委靡不振、納食欠佳或有低熱等症。

[服法]1劑/d,代茶頻頻飲之。

6.黨參茶:

[原料]黨參10g

[製法]將黨參切成片,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熬成湯液即可。

[功效]益氣養血,健脾和胃。適用於氣血雙虛型的燒燙傷出現的創麵肉芽組織不鮮、生長緩慢、精神委靡不振。

[服法]1劑/d,代茶頻頻飲之。

7.天花粉粳米粥:

[原料]天花粉20g,粳米100g,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天花粉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熬成湯,去渣取汁,放入淘洗幹淨的粳米煮成粥,待溫時放入冰糖即可。

[功效]養血生肌,調和營衛。適用於氣血不調、經久不愈的燒傷患者。

[服法]1劑/d,作佐餐服食。

8.生地粳米粥:

[原料]生地黃(生地)50g,粳米100g,冰糖適量。

[製法]將生地黃放入沙鍋內煎煮成湯液,去渣取汁,把粳米淘洗幹淨,放入藥液中煎熬成粥,再放入冰糖煮幾沸即可。

[功效]滋陰生肌。適用於燒傷患者。

[服法]1劑/d,早晨空腹服食,連服3~5日。

9.生芪粳米粥:

[原料]生黃芪50g,粳米100g,冰糖適量。

[製法]將生黃芪放入沙鍋內煎熬成湯液,去渣取汁,再放入淘洗幹淨的粳米煮成稀粥,待溫放入冰糖拌勻即可。

[功效]收斂生肌,活血祛瘀。適用於燒傷後,傷口經久不愈者。

[服法]1劑/d,早、晚空腹服食。

10.雞蛋麻油調:

[原料]雞蛋7~8個,芝麻油(麻油)30g,石膏末6g。

[製法]將雞蛋打破後,煉取蛋黃油與芝麻油調勻,置火上燒沸後對入煆石膏粉末,冷卻後敷患處。

[功效]祛腐生肌。適用於重度燒傷患者。

[用法]1次/d,待生出新生肌肉即可。

第二節毒蛇咬傷

毒蛇咬傷是指人被毒蛇咬傷後,其毒液由傷口進入人體內,而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中毒性疾病。病情的嚴重程度與進入身體的毒素量多少有關,蛇大、咬傷深、咬住時間長,則注入毒量大,被咬者的年齡和體格大小與中毒程度也有關係。我國每年被毒蛇咬傷者約10萬人次,其發病率在我國南方地區較高。毒蛇咬傷是一種危急的疾患,如果不及時搶救,則預後差,死亡率較高。

本病中醫歸屬於“毒蛇咬傷”範疇,發病與風毒、火毒、風火毒等密切相關,臨床多分為風毒內攻、火毒內攻、風火內攻、蛇毒內結、蛇毒攻心、元陽欲脫等證型,較符合臨床實際。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風毒內攻證:

[主症]傷口腫痛輕微或麻木,頭暈眼花,視物模糊,發音嘶啞,四肢癱軟,呼吸困難,昏睡不醒,驚厥抽搐,脈弦數。

[治法]祛風解毒。

[處方]祛風解毒湯加減:半邊草、徐長卿各15g,青木香20g,細辛3g,菊花10g,白芷、鉤藤、夏枯草各12g,甘草5g。

(2)火毒內攻證:

[主症]局部灼痛,腫脹顯著,常蔓延患肢並有水皰、血皰、瘀斑等,全身發熱,煩躁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高熱不退,神昏譫語,斑疹隱隱,七竅出血,傷口出血不止,舌質紅絳,苔黃燥,脈細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便。

[處方]祛毒散或涼血地黃湯加減:夏枯草20g,連翹、紫花地丁、車前子各12g,半邊蓮30g,大黃、牡丹皮各10g,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5g,生甘草6g。

(3)風火內攻證:

[主症]局部紅腫疼痛,伴有麻木或有血水皰,壞死潰爛。全身有頭暈眼花,畏寒發熱,惡心嘔吐,上瞼下垂,視物模糊,或有複視,心悸氣促,煩躁不安,甚或譫妄、昏迷,脈弦數或洪數。

[治法]祛風解毒,清熱涼血。

[處方]祛風解毒湯合涼血地黃湯加減:青木香、半枝蓮各20g,白芷、菊花各12g,牡丹皮10g,全蠍3g,蒲公英、夏枯草、重樓各15g,甘草6g。

(4)蛇毒內結證:

[主症]壯熱頭痛,嘔惡不適,煩躁不安,胸腹脹滿,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黃燥,脈洪數或沉數。

[治法]清熱解毒,通利二便。

[處方]黃連解毒湯合大承氣湯加減:黃連5g,黃柏15g,黃芩、梔子、生大黃、枳實、芒硝各10g,甘草6g。

(5)蛇毒攻心證:

[主症]高熱不退,神誌不清,譫語,或躁動不安,呼吸急促,喉中痰鳴,舌苔黃黑幹燥,脈洪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處方]牛黃清熱散加減:牛黃0.3g,黃連3g,寒水石15g,冰片、僵蠶各10g,半邊蓮30g,全蠍、生甘草各5g。

(6)元陽欲脫證:

[主症]壯熱之後,心悸氣促,或煩亂不安,麵色蒼白,四肢厥冷,頭額汗出,人事不省,舌淡苔白,脈微細欲絕。

[治法]強心解毒,溫中回陽。

[處方]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紅參、製附子、幹薑各10g,生龍骨、生牡蠣各15g,珍珠粉1g,甘草5g。

2.外治法:

(1)放血療法:局部消毒後,用三棱針或粗針頭針刺八風或八邪穴,微令出血,有消腫止痛、排毒的作用。

(2)箍毒消腫:

1)新鮮草藥:如半邊蓮、半枝蓮、芙蓉花葉、重樓、八角蓮等,洗幹淨搗爛如泥,外敷傷口周圍或腫脹處,1換/d。

2)蛇傷成藥:如上海蛇藥、季德勝蛇藥等任選1~2種,研末調成糊狀,外敷傷口周圍或腫脹處。

3)金黃散:用半邊蓮汁調和外敷。

3.內服中成藥:

(1)龍虎化毒丹:0.15g/次,連服數日,並可取適量點於眼角及舌尖上。

(2)紅衛蛇藥片:首次10片,以後5片/4h。

(3)湛江蛇藥:5片/次,3~4次/d。

(4)祁門蛇藥片:首次10片,以後5片/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