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開創心靈的財富———財富,也是一個總體概念(1 / 1)

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

一九九五年珍·古德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授為皇家女爵士,並於二曫曫二年獲頒聯合國和平使者,她終身致力於非洲黑猩猩的保育與研究,透過對黑猩猩的長期觀察,不隻揭示這種靈長類動物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同時提供人類學領域的學者全新的數據,據以探討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各種可能的情況。珍·古德更致力於全球性的野生動物保護與環境教育計劃,樂此不疲。顯而易見的,對珍·古德而言,保育與研究成果,是她此生最大的財富。

已故的美國前司法部長理察森在就讀高中時,有人問他想做什麼,他回答:“從政。在他認為,若能秉持良知奉行,政治是最難的藝術,也是最尊貴的職業。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水門案爆發,當時擔任司法部長的理察森,為昭公信,任命素負清譽的考克斯擔任特別檢察官,積極調查尼克鬆總統涉案的真相。這令尼克鬆十分惱火,要求理察森將考克斯免職,理察森斷然拒絕,並辭去司法部長一職。考克斯後來被美國人譽為“國家的良心,就理察森而言呢?“司法部長這個尊貴的職位,顯然沒有“良知重要,“良知這個看不見也摸不到的東西,卻被理察森視為畢生最重要的財富。

一九一一年春,為推翻清朝而在廣州起義失敗的林覺民負傷被捕,就義之日,俯仰自如,麵不改色,時年二十五。“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林覺民在《與妻訣別書》中,給妻子陳意映的一段話,至今仍令後人讀來為之感念卻又鼻酸。隻要了解中國近代史的人,當能理解我們今天之所以能享有社會福利與民主果實,正是百年前林覺民等先烈以鮮血和頭顱換來的。“為天下人謀永福 ,是林覺民心目中最大的財富,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致令他的愛妻、稚子頓失所依,終身飄零,亦在所不惜!

把愛傳出去

一九九曫年時,台灣當局鼓勵外商來台投資設廠,但攜家帶眷的外國人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傷透腦筋。當時英國、德國和法國家長們,為滿足子女的教育需求,分別成立了三所小規模的外僑學校,卻因為沒有校園,必須到處租借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等場地充當教室。

一九九二年,紅十字組織正致力於“讓愛穿透障礙的活動,希望能推動社會對身心障礙人士的正確認識和關懷。有一天,我接到台北英國學校家長的電話,表示可以捐款二十萬元,“條件 是請我抽空到學校給小學生介紹“紅十字運動 。當我來到現場,看見學生們擠在走廊聽講,心裏不禁感慨,我們身為主人,竟然無法提供來台投資的外僑子女一個完整受教的環境!當我將問題反映給當時的經濟與涉外部門的主管官員蕭萬長先生及章孝嚴先生,在官方的協助下,提撥已不再使用的美國學校校舍以及陽明山的公有地,作為這三個學校共享的校園。二曫曫三年三校整合,正式命名為台北歐洲學校,至今已發展成來自五十六個國家、近千名國際學生的大型外僑學校,在中國台灣這塊土地上,培育了無以數計的外國英才。以二曫曫六年的畢業生路安娜(椞楑椺楊楊椺椨椼楄楑楈楐楘)為例,她便申請到全球排名第二的英國劍橋大學就學。這是一段肇因於英國家長的善念,然後透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而成就的果實,“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我個人而言,這也是我心中永遠珍視的可貴財富。

許多人將“財富 等同於金錢、珠寶、不動產、有價證券、企業規模,乃至於權勢名位等實質的利祿,這些都無可厚非,怕隻怕太過汲汲於財富的追求,讓一生的奮鬥,局限於累積個人的財富,滿足一己的私欲,那將是最狹隘的追求。一旦求財求到嗜錢如命,貪權貪到天良喪盡,完全漠視心靈財富的開創,欲求不滿的結果,終將誤入歧途,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就是變為罪惡之徒,無法見容於群體,也必受到法律的製裁,陳水扁的事,就是最好的實例。

我常說“幸福是一個總體概念,其實“財富又何嚐不是呢?當社會上的其他角落有人因貧窮而挨餓受苦,你或我個人的財富看起來就像一個“反差 的諷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