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愛即是職責(下)(1 / 3)

薯片的啟示。

你可能不知道,這種薄薄的食品其實是一個名叫喬治的廚師無意中發明的,這裏麵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當時喬治是在紐約郊外的一個名叫卡瑞月的度假村工作,這個度假村環境幽雅,空氣清新,依山傍水,還有完善的休閑娛樂設施。很多有錢人都喜歡到這裏度周末,享受一下難得的輕鬆。

一天,正當喬治像往常一樣忙碌時,一個服務生端著盤薯片,走進來告訴他,有位客人抱怨他做的“油炸馬鈴薯”切片太厚,要求切薄點兒。

喬治覺得挺奇怪,他看了看那薯片,覺得跟他以前做的沒有什麼區別,而且在此之前他從沒聽到過有客人對他提出類似的批評。但是喬治沒有說什麼,他受到的職業教育要求他盡可能滿足顧客的一切需求。他從服務生手中接過薯片,把它們切得薄了些,再放到油鍋裏重新炸了炸,然後撈出來讓服務生給那位客人送去。

不一會兒,服務生又回來了,手裏仍然端著盛薯片的盤子,他生氣地對喬治說:“我想那位客人一定是遇到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跑到這裏來挑三揀四,來拿我們出氣。他向我抱怨了一通,說薯片仍然太厚,要求把薯片切得再薄些。”

喬治也很生氣,他已經忙了一天了,被油煙熏得頭昏腦漲,這位客人卻還如此挑剔。他忍住了氣沒有發作,冷靜一下之後,他拿起薯片,小心翼翼地把它們切得很薄很薄,然後放到油鍋裏把它們炸得金黃,一股油炸的香氣撲麵而來,讓人不禁口角生津;因為切得很薄,薯片的邊緣微微卷曲,樣子很好看。把薯片裝盤之後,喬治再往上麵灑一點兒鹽和胡椒粉,然後讓服務生再送去。

過了一會兒,服務生跑進來了,手裏的盤子空空如也。他高興地告訴喬治:“那位客人非常滿意,說這是他吃過的最好吃的薯片。其他桌的客人都聞到了薯片的香氣,都想讓你照樣給他們來一份。”喬治大受鼓舞,他急忙動手,精心地做出了十幾份同樣的薯片,親自送到顧客們的餐桌上。客人們第一次吃到如此香甜薄脆的薯片,紛紛對喬治豎起了大拇指。

這薄薄的薯片從此成為喬治的金字招牌,許多人慕名而來,隻為了親口嚐嚐喬治炸出來的薯片。慢慢地,這種食品的名聲傳揚開來,而且,經過喬治的改進,薯片有了各種各樣的味道,適合各種口味的人。直到今天,它已經成為了全世界人們都喜愛的食品。

自我磨煉。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

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民主主義革命者喬·富蘭克林年輕時到一家雜誌社實習,遇到了一位以嚴格要求和博學多才而聞名的編輯。那位編輯叫弗恩。能在弗恩的指導下工作,對年輕的富蘭克林來說,是很讓他慶幸的一件事情。他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這位編輯的大名,一直以一種敬畏和崇拜的心情仰望著他,心想,在如此博學敬業的編輯的指導下,他肯定會進步很快,學到很多有益的知識,為以後成就一番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一想到這一點,他就激情澎湃。

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富蘭克林每次交稿時,這位編輯總是一句話:“如果你對某一個字的寫法沒把握就查字典。”並且規定富蘭克林每天得寫一篇文章放在編輯桌上的盒子裏。哪天沒有,他就敲著桌子說:“文章呢?”這樣,在日積月累的歲月中,富蘭克林的文章一天一個樣,按照弗恩的嚴格要求磨煉自己,後來終於在寫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參與了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

後來,弗恩去世了,富蘭克林很是悲痛,為失去這樣一位偉大的恩師而感到惋惜,在整理弗恩的遺稿時,他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人。我並不懂寫作,每個單詞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上幾十遍。我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權威的形象。你讓我教你,我盡量去做,其實多數時候是你的自我磨煉。你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靠的完全是你自己。”“自我磨煉?”富蘭克林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指導自己寫作的權威竟然近似於寫作盲!自己的寫作才能竟然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的積累中打磨出來的!老編輯隻不過是讓他持之以恒地嚴格要求自己!富蘭克林再讀他的其他遺稿時,才相信他的話句句是實——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個作家心碎!

最佳路徑。

藝術的成功在於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

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經過3年的精心施工,馬上就要對外開放了。然而,各景點之間的路,該怎樣聯絡還沒有具體的方案。

施工部打電報給正在法國參加慶典的格羅培斯大師,請他趕快定稿,以期按計劃竣工和開放。

格羅培斯是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學院的院長,現代主義大師和景觀建築方麵的專家,他從事建築研究40多年,攻克過無數個建築方麵的難題,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處精美的傑作。然而,建築學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點——路徑設計,卻讓他大傷腦筋。對迪斯尼樂園各景點之間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沒有一次是讓他滿意的。

接到催促電報,他心裏更加焦躁。巴黎的慶典一結束,他就讓司機駕車帶他去了地中海濱。他想清理一下思緒,爭取在回國前把方案定下來。

汽車在法國南部的鄉間公路上奔馳,這兒是法國著名的葡萄產區,漫山遍野,到處是當地居民的葡萄園。一路上,他看到無數的葡萄園主,把葡萄摘下來,提到路邊,向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吆喝,然而很少有停車的。

可是,當他的車子拐入一個小山穀時,發現那兒停滿了車。原來這兒是一個無人葡萄園,你隻要在路旁的箱子裏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上路。據說,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園,她因年邁無力料理而想出了這個辦法。起初,她還擔心這種辦法是否能賣出葡萄,誰知在這綿延上百公裏的葡萄產區,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她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大師深受啟發。他下車摘了一籃葡萄就讓司機調轉車頭,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給施工部拍了封電報:撒上草種,提前開放。

施工部按他的要求在樂園撒下了草種。沒多久,小草出來了,整個樂園的空地被綠茵所覆蓋。在迪斯尼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裏,草地被踩出許多小徑,這些踩出的路徑有寬有窄,優雅自然。第二年,格羅培斯讓人按這些踩出的痕跡鋪設了人行道。1971年在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美的不同展現。

別人給予我愛,我當把這愛,也給予別人。

美德好比寶石,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會顯得更加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優雅且具有高尚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這與所謂的外表美毫無關係。

美貌的人並不見得在其他才能上也會顯得出眾,就仿佛天地在創造萬事萬物之時,隻求無過,不求完美一樣。因此,許多容貌出眾的人卻往往一無所有。他們所追求的不過是外在的東西,喜歡對物質的占有,渴望住豪宅、開名車、穿品牌、吃佳肴;他們從不追求高尚的品德,從不思考如何使自己的頭腦變得聰明睿智,如何讓自己的心胸變得豁達開朗。當然,這種觀點也並不完全是對的,比如羅馬的奧古斯塔斯·愷撒、菲斯帕斯,法國俊美的菲利普,英王愛德華四世,雅典的阿爾西巴底斯,波斯王伊梅爾等,他們不但是品德高尚的人,還是不同時期遠近聞名的美男子。這是上帝刻意創造出來的為數不多的完美典型,目的是讓人們去學習和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