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妻子的弟弟來找我,說他們公司出了內奸,卻一直無法查找出來,我為公安機關破的那起案子,他也有所耳聞,所以找我幫忙。
“你們是一家大的外貿公司,對你們的生意我可是一竅不通,幫不上什麼忙啊。”我為小舅子倒了一杯水。
他急急忙忙地拉住我,“這和生意沒關係,我和老板已經鎖定了幾個人,斷定內奸就在他們幾個中間。隻是,他們都是德國人,還都是我們高薪聘請來的技術師,所以,沒有確切的證據下,我也不好隨便開除誰,這樣會給公司造成損失的。”
我思考了一下,答應過幾天去幫忙看一下。
那天,我專門穿上新西裝,到小舅子所在的公司。他的辦公室裏坐著三個德國人,我裝作找小舅子有事的客戶,和他聊了一會兒,就假裝出去接電話。
接電話時,我有意無意地提到了幾句和小舅子生意有關的話,電話打完後,我也有了結論。事後幾天,小舅子來找我,說果然是我判斷的那個人。他問我是如何猜到的,我告訴他,其實很簡單,我隻是利用了人的潛意識心理。
我在假裝講電話的時候,有意無意地提到了幾句小舅子跟我說的生意上的事,如果他們中有一個是內奸,必然會十分關注我的談話,而他的神情也將出現變化。果然,我在鏡子中看到了坐在中間的一個德國人,眉頭緊鎖,露出傾聽的神色,正是這個舉動暴露了他。
注意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是意識的警覺性和選擇性的表現。一切心理活動都必須有注意的參加,否則就不能順利有效地發生、發展。注意可以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也稱隨意注意,是一種有目的、有準備、必要時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沒有準備的、自然發生的,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一種注意。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往往是交互進行的,因為任何單一的注意都不可能維持長久。
一般來說,突然發生變化的刺激會引起人們的無意注意。比如平常下班回家看見自己的孩子活蹦亂跳地玩,一般家長不會引起注意,因為孩子一貫如此。可如果有一天回家,發現孩子無精打采,一個人在家裏發呆,家長就會引起注意。
在背景中特別突出的人或事物能夠引起人的注意,比如人群中的大高個子。不斷變化的刺激也會讓人注意,比如電影中不斷變化的鏡頭。對於自己需要的東西,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就像那個德國人,我使他無意地注意到,從而也在無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情緒。
“以後招人要注意啊,多長個心眼兒,或者多讀一些心理學方麵的書籍,這對你有好處的。”我提醒小舅子以後要在人事上把好關,因為人心難測。
心理小貼士:
注意力的表現會因人而異,有的人會將他的注意力表現得十分明顯,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在關注什麼,有的人隻有輕微的動作。但這種發自潛意識的舉動即便再輕微,也是有跡可尋的。要想看穿某人的內心,從這個人注意力最集中的事情上去攻克,毫無防備的對方就會露出破綻。
賣場人員為何總要拍掌喊口號
在意料之外的緊急情況下,人會產生極度緊張的情緒,心理學上把這種反應叫做應激反應。當情緒處於高度應激狀態時,人的激活水平快速發生變化,表現為呼吸加快加深,心率增加,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肌肉的緊張度明顯增加。同時,喉部和鼻腔的通道打開,使更多的空氣進入肺部,麵部也表現出強烈的情緒表情等,大腦皮層的某一區域高度興奮。
無論是動物或人類,在遇到突如其來的威脅性情境時,身體都會自動發出一種類似“總動員”的反應現象。這種本能性的生理反應,可使個體立即進入應激狀態以維護其生命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急中生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
這個心理學上的道理現在被應用得很廣泛,在商店賣場裏也可以見到。
這天,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去賣場買衣服。
賣場裏人山人海,銷售人員忙得團團轉,妻子領著兒子在童裝區試衣服,我自己在男士區看西裝。
我看上一款服裝,正打算叫賣場的銷售人員拿給我試一試,就被劈裏啪啦的拍掌聲嚇了一跳,銷售人員邊拍手邊喊著激勵口號,一直喊了近半分鍾才停下來。我靠近一個銷售員,問道:“這樣會不會嚇到顧客呢?”
“老板說,這樣可以激勵我們的工作熱情。”這位銷售員熱情地回答我。
果然夠熱情,隔一段時間,這些銷售員就要拍掌喊口號。從賣場出來,我覺得自己都有些耳鳴了。
看來,這家賣場的老板也是懂一些心理學的。當處於高度應激狀態時,人可能會發揮出巨大的潛能,也可能會心緒煩亂、驚慌失措。刺激應適度,對自己的挑戰要適可而止。所以,雖然大賣場裏的銷售人員喊口號,大聲激勵自己的做法,已經有很多商家使用了,但是否真的取得了效果,就要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