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飲食與營養(1 / 2)

預防斷奶綜合症

斷奶,傳統的方式往往是當決定給孩子斷奶時,就突然中止哺喂,或者采取母親與孩子隔離幾天等方式。如果此時在孩子斷奶後沒有給予正確的喂養,孩子需要的蛋白質沒得到足量供應,長此下去,往往造成嬰幼兒的蛋白質缺乏,可出現小孩發育停頓,表情淡漠,頭發由黑變棕,由棕變紅,興奮性增加,容易哭鬧,哭聲不響亮,細弱無力腹瀉等症狀。這種孩子脂肪並不少,看上去營養還可以,並不消瘦,但皮膚常有浮腫,肌肉萎縮,有時還可見到皮膚色素沉著和脫屑,有的孩子因為皮膚幹燥而形成特殊的裂紋鱗狀皮膚,檢查可發現肝髒腫大。這些都是由於斷奶不當引起的不良現象,醫學上稱為“斷奶綜合症”。

如果母親因斷奶而與孩子暫時分開,則孩子精神上受到的打擊更大。蛋白質攝入不足和精神上的不安會使孩子消極,抵抗力下降,易患發熱、感冒、腹瀉等病。預防斷奶綜合症的關鍵在於合理喂養和斷奶後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正確的斷奶方法是將嬰兒期以母乳為主的飲食逐步過渡到以粥、飯為主,漸漸添加各種輔助食品至接近成人飲食的過程。正常發育的孩子1歲左右就該斷奶,最好不超過1歲半,一般選擇春秋季節,孩子健康狀況良好時斷奶最佳。一般不宜在夏天斷奶,因夏天易發生消化道疾病,為了使孩子適應斷奶後營養供應,應從出生後4個月開始吃菜汁、米湯、豆漿等;6個月可喂蛋湯、菜泥等;7~8個月可喂蛋糕、魚肉鬆等,以後可吃粥、麵條、餅幹、肉等。孩子的食物應單獨做,要求精細、幹淨,並要煮爛,不要吃大人的食物或大人嚼過的食物。如果出現斷奶綜合症,應積極進行飲食調整,給予每日每千克體重1~1.5克蛋白質,同時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來補足維生素,這樣孩子就會很快獲得好轉和痊愈。

斷奶輔食期

1到8個月,很多嬰兒開始吃3餐輔助食物,時間一般為上午10時、下午2時和6時。早上6時起床後和晚上9時睡覺前吃2次奶。而到第9個月時,慢慢地和大人一樣,早、午、晚3餐吃輔助食物,隻在睡覺前吃奶。當然,每次吃完輔助食物後再給孩子吃50~100毫升奶也可以。

最容易斷奶的時間是8~10個月間。如果嬰兒很能吃的話,則較容易能自然斷奶。如果孩子想吃就喂,不僅無法有規律地喂輔食,而且影響嬰兒的健康發育。

要特別注意輔助食物中澱粉、蛋白質、維生素、油脂四類營養的平衡量。盡量使孩子從一日三餐的輔助食物中攝取所需營養的2/3,其餘1/3用新鮮牛奶或奶粉補充。如果孩子還要吃,可用餅幹、水果、乳製品等當作點心喂養。

製作小食品

香蕉玉米麵糊

把玉米麵2大匙和1/2杯牛奶一起放入鍋內,上火煮至玉米麵熟了為止,再加入剝皮後的香蕉1/6根(切成薄片)和少許蜂蜜煮片刻。

肉麵條

把麵條放入熱水中煮後切成小段,再和2小匙豬肉末一起放入鍋內,加海味湯後用微火煮,再加適量醬油,把澱粉用水調勻後倒入鍋內攪拌均勻後停火。

蝦 糊

把蝦剝去外殼,洗幹淨後用開水煮片刻,然後研碎,再放入鍋內加肉湯煮,煮熟後加入用水調勻的澱粉和少量的鹽,使其呈糊狀後停火。

奶油魚

把收拾幹淨的魚放熱水中煮過後研碎,把醬油倒入鍋內加少量肉湯,再加研碎的魚肉上火煮,邊煮邊攪拌,煮好後放入少許奶油和切碎的芹菜即可。

預防貪食

嬰兒頭一年發育比較迅速。開始學步時,發育速度放慢。此時,他們對周圍的環境、事物發生濃厚的興趣,但難於意識環境對他們的限製,因而易於發生事故或中毒。

孩子總是往嘴裏放東西,很多父母誤認為孩子餓了,便趕忙主動給孩子食物,而這些食物多半被孩子拒絕。這是因為學步嬰兒在不斷長牙,他們的牙床間歇地發癢和疼痛,孩子往嘴裏塞好多東西可能就是試圖減輕牙癢和牙疼帶來的不舒服。嬰兒的這種吃法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會自己選擇食物吃,學哥、姐的樣子吃,等等。這是孩子發育過程中一個特定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多吃點並不會超重,更不會餓著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