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做人做事與學習,人生的左右手(1)(3 / 3)

外國的例子也良多,法國作家莫泊桑有過這樣的經曆:一次,他剛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伊凡·伊裏奇之死》,神情沮喪地在屋裏踱來踱去。他的一位朋友問他為何這樣,莫泊桑便指著托爾斯泰的作品感歎地說:“讀了這部小說,我發現我的一切活動都是毫無意義的。我寫的那一卷書和這部作品相比,簡直算不了什麼,我差得太遠了。”那位朋友這才明白莫泊桑沮喪的原因,盡管他感到莫泊桑對自己的評價是不符合實際的,但他最終明白了,這位大文學家的謙遜態度正是他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所在。

不要仰著頭去看自己的老師,把自己和她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敞開心扉,做好朋友,你會得到巨大的進步和美妙的體驗。

主動適應不同的學習環境

隨處可見的小小蒲公英,不論怎樣的環境,它們都能頑強地生長。

學習也如此,要能適應不同的環境。改掉不善於改變自己去適應不同學習環境的壞習慣。

從小學到中學,從一所學校到另一所學校,環境都會發生變化,這都會對我們的學習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影響。

有個學生不久前從市郊的一所普通學校轉到了市裏的一所重點學校。

從學籍上看,各科成績都不錯,而且很平均,屬於各方麵均衡發展的學生,原以為有這麼好的基礎,再加上現今的學校是重點,有濃厚的學習氛圍,他應該有更大的發展。但事與願違,一學年後,問題就產生了。他的學習成績呈下滑趨勢,而且出現了嚴重的偏科現象,他甚至對英語和語文兩門功課失去了興趣。成績不理想還算不了什麼,更令人擔憂的是他的心理問題,他產生了嚴重的焦慮情緒,不能釋放學習帶來的壓力,害怕學不好,害怕考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恍惚。最後老師和他做了一次很深的交談,才弄清楚他變化的根本原因:不能適應學習環境,他原來的那所學校,學習節奏、強度、競爭力、緊迫感都遠不及現在的學校。學習環境每天都在變,每個學生都可能遇到學習環境變化的問題,但是我們要以最大的努力去適應新的環境,這樣才能促進學習。

有一位學生在文理分科時選擇了理科,後來他逐漸發現自己不太適應理科班的學習環境,但他沒有放棄,更沒有感到苦惱憂慮。

而是通過分析,找到自己與全班氛圍格格不入的原因。最後糾正了這些問題,慢慢適應了理科的學習,成績也一點點提高了。

在日常的學習中,我們周圍可能發生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變化,比如鄰桌換了一個調皮蛋、家裏來了許多客人、屋子裏鬧哄哄的……如何在每一種學習環境裏都能應對自如不受影響,是我們應關注和學習的。當環境發生變化後,我們應把握自己的實際情況,包括成績、性格等因素來確定適應學習環境的方法。周圍吵鬧不休,有些學生鬧中取靜或轉移地點,在學校裏有嚴格的紀律約束,在家裏較為自由一些,那麼學習的時候,就應想一些克服自由散漫的辦法,如給自己製定一個明確的目標,給自己製定一條嚴明的紀律……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不同的學習環境。

總之,環境變了,我們也要跟著變,並且還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來

適應這些變化了的學習環境。

適應不同的環境成長是一種本領,而適應不同的學習環境也是一種可貴的本領。但時下卻有不少學生不具備這種適應不同學習環境的本領。一旦學習環境稍稍有變化,他們的學習狀態、學習成績就會隨之變化。

可以說,學習環境每天都在變,每個學生都可能遇到學習環境變化的問題,因此,培養並保持適應學習環境的習慣是當務之急。

我們應多出門,走進大千世界,觀日月星辰,看潮起潮落,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開闊心胸。並培養自己臨危不亂、鎮定自若的氣魄。

這樣當麵對新的學習環境時,就會顯得從容多了。

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同學間的競爭

競爭無處不在,我們的學習中也充滿了競爭,它就像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利人利己,可以大大促進自己的學習;用不好則會誤人誤己,不僅會阻礙自己的學習,還會影響到同學之間的感情。因此,對於競爭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同學之間的良性競爭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成就感和進取心,促進學生頑強拚搏,同時也會給同學帶來快樂,注入新的活力。要改掉在學習中采取惡性競爭的方式,破壞同學之間友誼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