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對某些事物產生好奇時,他就會充滿興趣地去研究。他就會變得愉快,精神放鬆,使大腦高度興奮。他的創造性就會得到高度發揮。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在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裏,要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很難的。是否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參與未來社會競爭的成敗。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同學一直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一直缺乏積極主動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再加上父母對我們的好奇心的管製和幹預,使得我們很多人都技能單一、反應遲鈍,遇到了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就手足無措。
所以,我們要永葆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不斷去尋找想知道的答案,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不斷進步。
趣味記憶不煩惱
很多人一提到背誦就兩腿發抖,“記不住”成了學生們學習時很難跨越的一個障礙。的確,麵對著堆積如山的書本練習題就已經頭腦發脹了,這時再去背誦和記憶,大概誰都沒有心情了吧!何況,枯燥的課文,排著隊的公式,那麼多怎麼記得下來?想快速有效地記就更難能了!
其實,隻要稍稍動動腦筋,這個大難題就可以解決了。
比如地理課就有很多“地理知識記憶法”:
1.歌謠記憶。在《中國地理》中,許多知識都可編成歌謠來記憶。例如,中國政區首字歌: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二寧青陝甘,雲貴西四北上天,內蒙台海福吉安。再如中國沿海的14個開放港口城市,從北到南的順序可記為:
大、秦、天、煙、青;
連雲、南、上、寧;
溫、福、廣、湛、北。
分別代表: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人口在400萬以上的9個少數民族可記為:滿、回、苗、彝、藏、土家、蒙、維、壯。中國的山和河流,也都可編成歌謠來加強記憶。
2.趣味記憶。地理知識都與學生的生活有緊密的聯係。如把《中國地理》的有關內容與旅遊結合起來,有極大的興趣。在《中國鐵路》一節中,可用遊戲來完成這一興趣記憶。把每一組定為一個旅遊團,完成一條旅遊路線。試舉一組同學的路線:
甲:我乘火車呼市發,要去北京天安門;
乙:北京站,我上車,去參觀濟南趵突泉;
丙:濟南站,我出發,來到上海外灘上;
丁:上海站,我出發,要到杭州錢塘江;
……
有遊戲中,自己選擇去向,後邊的同學跟著延續下去,做接力旅遊。這種記憶形式我們可在閑遐時間隨便玩,是一種良好的記憶方法。
3.模仿記憶。地理知識中有許多內容要求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來認識地理事物的空間、時間。單靠想象理解和記憶較為困難。模仿後再記則容易得多。如《地球的運動》一節中,輔導學生做“三球運動”的演示。你可以與你的好朋友分別充當太陽、地球、月球做旋轉運動,其它同學在旁觀察、分析各球的運動軌跡與有關現象。在這個模仿中,“地球”要記住自己繞太陽轉一圈用了365日5小時48分46秒,自己自轉一圈即360°,需時間23小時56分4秒,“月球”要記住自己繞地球一圈用29天半。這樣,較為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數字就會被清楚地記下來。
4.諧音記憶。將記憶內容編製成另一句與之發音相似的話來幫助記憶,其特點是將枯燥無味的內容變的詼諧幽默,記憶深刻。例如在美洲的物產時,我們想像:“中美州各國都有咖啡館,服務員一律是男士,都圍著一條沙質地的領帶,人們稱他們‘圍、沙、哥’。”其實是記憶取了3個咖啡生產國家的名稱諧音,即代表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這樣,就非常容易地記住了,又可以想像:中美洲有一種鳥,紅紅的嘴,每天吃香蕉,會學說話,象內蒙古的八哥鳥。人稱“紅、八、哥”。其實是洪都拉斯、巴拿馬、哥斯達黎加是產香蕉國。
是不是覺得很有趣?事實證明,這樣的記憶輕鬆而高效,而且不光是地理,其他功課也可以采取這些記憶方法。事實證明,如果能夠掌握一套正確的記憶方法,就能夠提高記憶力,使你輕輕鬆鬆地記住你想要記住的一切知識。所以,不要讓記憶繼續成為自己的煩惱,與其埋怨自己的記憶力差,不如認真地去總結一套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