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明白為誰讀書(3)(1 / 3)

這個寓言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文憑對人的意義,如果一個人憑借真才實學,達到了獲得該文憑所需要達到的要求,那麼,他獲得的文憑就是有意義的,而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才實學,也沒有能力,隻是借助了一些歪門邪道的手段獲得文憑,比如用錢買或者靠混日子得來的文憑,就是一無用處的。

所以,麵對“文憑不等於水平”的論斷,我們所能做的,不是拒絕現在的學校教育,而是端正學習態度,為了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提升自己的精神麵貌而學習,在校園中,重視培養自己這幾方麵的素質,而不要把分數、名次等等表麵的問題看得太重,因為那些東西,隻是暫時的榮耀或“恥辱”,不能代表你的未來,隻有我在自己手中的本領和才幹,才是你今後安身立命的根本,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明確了學習的方向,不會再感到迷茫了。

與知識交朋友,擺脫敵視的態度

在學習上,每個人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也許你花了很大的力氣,很努力地學習,成績卻依然上不去。也許你認為老師不重視自己,自己也看不到希望,於是敵視書本和其中的知識。有時甚至想,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書,日子是否會好過很多?不用天天坐在教室裏看課本,不用在考試前後和成績出來時膽戰心驚,不用在請父母參加家長會時忐忑不安。在這些情況下,都是無可奈何被動地聽老師講課,艱難地在熬日子而已,這並不是學習,而隻是假裝在學習,敷衍希望你學習的父母和老師,因為你的心中一直在逃避。而如果在學習上都不快樂,生活中其他的樂趣也會黯然失色吧。

如果換一個角度,是不是會好很多?那就是別把書本中的知識看作是敵人,或者是一座座難以攻克的堡壘,隻有勝利或者失敗。當一次次打了敗仗後,就灰心喪氣,不敢上前迎敵而是躲得遠遠的。知識,應該是一把幫助你登上高峰的梯子,成為幫助你走上更好的人生道路的良師益友。知識,是課本的內容,其中蘊涵著很多的智慧,那些,是知識靈魂的所在。有一些是實用性的,比如教你讀書識字,有些是陶冶性情的,使你與眾不同。想想看,在學校裏陪伴你時間最長的不正是是它們嗎?把它們當作是一個個有自己思想的人吧,其實它們每天都在和你說心裏話,希望你能聽懂,和他們認真交談。你可以拋棄敵人,放棄作戰,但是卻不能拋棄朋友。如果是敵人,打不過,你可以扭頭就走,索性一個人,或者采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態度,聽之任之;但是如果就這樣對待你的朋友,你的心中會不會不安呢?

都說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確實如此。其實在21世紀之前,知識也幫助很多人改變了命運,讓他們過上了不同的生活。

1977年冬天,文化大革命之後的中國恢複了高考。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教授回憶說,當時老師告訴他們,高考就是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分水嶺,如果考上就穿皮鞋,考不上就赤腳。為了穿皮鞋,為了能夠有一雙像樣的皮鞋,換句話說,有一個很好的未來,所以老師就說,拚命吧,還有一年時間。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葉小綱教授也是七八年上的大學,如果不是高考,他可能還在工廠當一名鉗工,因為雖然他喜歡音樂,但是音樂必須要有好的環境和教育。所以,他們都選擇了和知識做伴,讓隻是帶領他們走上人生的另一條道路。

要愛知識,也要愛智慧。知識決定高度。知識不會拋棄任何人,它隻是這樣靜靜地等候在那裏,等你過去和它交心。請試著把它們當作你的朋友,認真地去傾聽它們想要告訴你的東西,並細細領會。和知識交朋友,不是因為老師,也不是因為家長,而是因為你需要它的引導。你人生的方向由你自己掌控,你想不想和知識交朋友呢?你當你能聽懂它想要告訴你的東西時,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對於這樣無私的朋友,不該心存感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