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明白為誰讀書(2)(1 / 3)

有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也有不少人說:“成功是成功之母。”這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從失敗中,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從而獲得成功。恩格斯說:“無論從哪方麵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失敗最有助於學習,從而最能促進成功。所以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成功中,同樣可以學到如何成功的經驗,還能從成功中獲得自信,受到激勵,多方麵地有助於成功。所以馬爾茲說:“成功孕育著成功”。由這一論述可見,“成功是成功之母”也不錯。

然而,現實中的許多事例表明,這兩種說法並不總是能成立。隻有那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學到教訓的人,才能使失敗成為成功之母;同樣,隻有那些從成功中學習到成功的經驗的人,才能使成功成為成功之母。所以,無論失敗成為成功之母,還是成功成為成功之母,要想實現哪一方麵,都必須以學習為基礎。因此,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歸根結底,是說“學習是成功之母”。隻有學習能力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永恒的成功之母。如果不具備學習能力,那麼失敗可以成為

失敗之母,成功也可以成為失敗之母。

成功,並不是戰勝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你惟一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你不可能也不可以去阻止別人的進步。而改變自己的惟一途徑就是努力地學習,通過學習可以改造內在的品性與能力,從而改變外在的處境與地位。隻有戰勝自己的人,才是最偉大的勝利者、成功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一個對知識和技能馬馬虎虎,不把功夫放在自己身上的人,失敗是必然的。那麼怎樣才能學習知識與技能,怎樣才能戰勝自我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充分運用你的學習能力。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隻有不斷運用學習能力,才能達到持續更新、持續發展的高境界。

我們也可以用三段論來推導出我們的結論:

成功,取決於人的學識與經驗——大前提;

學識與經驗,取決於人的學習能力——小前提;

歸根到底,成功取決於學習能力——結論。

所以,學習能力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在知識經濟時代,競爭日趨激烈,信息瞬息萬變,盛衰可能隻是一夜的事情。在激烈競爭中,隻有不斷學習、善於學習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質,才能不斷獲得新信息、新機遇,才能夠獲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斷提高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個人將會被淘汰,企業將會被淘汰。那麼怎樣才能避免被淘汰呢?毫無疑問,答案是不斷學習、善於學習。

富蘭克林說過:“花錢求學問,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如果有誰能把所有的錢都裝進腦袋中,那就絕對沒有人能把它拿走了!”

無論是個人、集體、國家或民族,隻有學習,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隻有充分運用學習能力,才能無往而不勝。總之,學習是最根本最通用的成功大法,學習能力是最根本的成功之母。

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雅舍小品·中年》中梁實秋寫了這樣的一段話:“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麵還帶著挺長的一層毛。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於他們,中年沒有悲哀。”

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具有淵博知識的青年人會散發出一種儒雅的風度。一個具有淵博知識的青年人,遠比那些隨波逐流、見識膚淺的同齡人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