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你錯過的僅僅是機會嗎?”
不,絕對不是,你錯過的是準備。機會從來隻給有準備的人。
因此,我們往往失去的不是機會,而是準備。諺語說,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緣”實質就是“準備”。沒有準備的人,絕對與“人”無緣,與“事”無緣。
特別是在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還沒等到過招兒,勝負早已定了。在競爭激烈的今天,要擊敗對手,最終的辦法就是比對方準備更充分、積累更多。
這種積累和準備,從廣義上說,就是知識的積累和準備,從狹義上說,就是心態的準備、目標的準備和行動的準備(調整心態,明確目標,采取行動,都是求知的一部分)。
今天,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了學習的巨大價值,學習漸漸
地走進了每一個人的生活。學習不再隻是小孩子的事,而是每一個想改變命運,想獲取成功的人的事。
用心讀書,就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著名的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從他被投進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對自己的一切負責。”這一句話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適用的。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這樣說過:“一個人若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就是責任心。”社會學家認為,當一個人富有責任心時,他的自我便真正開始形成,同時,這個人也由立誌開始,影響力逐漸擴大,義務感逐漸增加,並能最終做出突出的成就。
對於青少年來講,今天的用心讀書,就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對自己負責是人們安身立命的基礎。一個人應該為自己所承擔的一切責任感到自豪,想要證明自己,那就對自己負責。
一次,茨格拉夫人的兒子從學校回家比平常晚了半小時,她對此表示充分的理解,但是,她也明確地告訴兒子:“你玩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半個小時,這個時間我們可要遵守。”這樣,就讓兒子意識到了自己晚回家的後果,他就可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茨格拉夫人說:“有時候,做父母的內心也會在愛與公平之間搖擺猶豫,但是不能因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遷就他的喜好,讓他逃避責任。孩子如果沒有按規定整理好他的書櫃,那麼麵對他喜愛的電視節目,我們也隻能做出很‘遺憾’的決定。”
在人生的道路總會遇到成功、挫折、悲傷、快樂……然而同學們應該學會承擔責任,自己的事情,對自己說:“我對自己負責。”
眾所周知,愛迪生剛在學校上了三個月的課,就被學校開除了。愛迪生從此失去了在校學習的機會,而他又很想學習。愛迪生知道,成長的道路上需要知識,於是他就懇求媽媽教他。正是這樣,他一邊向媽媽學習,一邊自己摸索,最後發明了電燈等一千多項發明。由於愛迪生為自己負責,所以他前途無限光明。
張海迪是位下身癱瘓的女作家。曾經,初次得知自己下身癱瘓的她,也有萬念俱灰的想法,然而出於對自己負責,她戰勝了自己。她利用在家養傷的時間學習外語。正是這期間,為她後來的寫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通過自學以及自我寫作,最後成為世人皆知的風雲人物。
假如沒有愛迪生的勤奮好學,沒有張海迪的頑強毅力以及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我們就少了一位縱橫一千多項發明的發明家,一位博學的好作家,故而我們應對自己負責。
同學們在現階段正處於校園學習階段。學習,還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然而有些同學卻認為,學習是為上大學而準備的,他們不想上大學,就可以不學或者少學。而無論我們身居何處、何地,沒有知識是不行的。我們應該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應學會負責,對別人負責,對自己負責。
學習帶來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每個人對於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在現在這個觀念多元的社會,已經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做官、創富是人生的唯一目標了。許多青少年熱衷於歌手許巍的歌,就是因為其中有一種“生命在路上”的感覺,是的,生命是一個過程,它的結果沒有好壞高下之分,重要的是充分的體驗到生命的所有悲喜,經曆過一點一滴的成長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