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遇見未來的自己(3)(1 / 3)

而且,當一個優等生在進行寫作,閱讀,學習,欣賞等各種腦力活動時,都會保持一個端正的坐姿,脊柱正直,兩肩放平而且輕鬆,全身處在一個挺拔而放鬆的狀態之中,麵部肌肉放鬆,驅除各種雜念,就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隻有同學們在課堂上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講話的聲音和表情上,就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在課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在課堂中就能完成對老師講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我相信——

當我們準備好這一切的時候,我們會做到挺胸抬頭,麵帶微笑,我們也可以大聲講話,坦然從容。

每一天麵對自己都是那麼開心,每一天會有笑容在肯定我們的進步,每時,每刻,每一秒鍾!

讀書:以更輕鬆的方式環遊世界

地球已經存活了四十六億年,人的壽命不過百歲。

宇宙無限廣大,世界紛繁複雜。

就算你一刻不停地將你感興趣的事情都去體驗一番,所得仍將十分有限。這時候,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別人的實踐經驗,或者是所見、所聞、所聽、所感,你都可以拿來學習了解。當然這比較麻煩,還要花力氣搜集,最便捷的方式是:打開一本書!

從古到今,書裏不知蘊藏了多少豐富的知識。曆史和地理,星空和物種,外星人和詭異事件……你能想到的,書裏都有涉獵。

讓書帶你去看看海底的發光生物;讓書帶你去感受“泰坦尼克”沉沒的瞬間恐慌;讓書將人類始祖的真實樣貌在你麵前細細呈現……

世界無限大,而我終將一一抵達!

很多人都是通過讀書的方式來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我們通過書籍抵達想要了解的曆史時空,得來的經驗和感悟再拿來對照現實生活,往往就能得出一個更加正確的思考和行動了。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少年的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在投考長沙第一師範前半年,他每天都要到長沙圖書館去讀書,一開門就進去,關門才出來,風雨無阻。他自己後來回憶說:到了圖書館,就像牛進了菜園一般。

毛主席的讀書不是僅僅局限於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哲學、政治、經濟、曆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包括一些自然科學方麵的書籍,他都要拿來研讀一番。當然,曆史方麵的書籍他讀得最多。中外各種曆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曆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曆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曆史演義等他都會拿來看一看,目的就是要借助曆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當下的革命事業,“古為今用”。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的確奏效。

書對曆史和現實的忠實記錄,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愛不釋手。而那些虛構的故事和人物也常常令人為之感動,書中人物的性格、精神通過書本的傳遞,一點點影響和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

中學時代,不妨多讀幾本優秀的大部頭書,它能幫你解答不少生活裏遇到的現實困惑。把心投進去,到主人公所處的年代和事件中神遊一番。目力的限製可能會帶來時空的隔膜,思想則能夠自由穿梭。

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編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打動了幾代人的心。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成了人們心目中英雄的化身,而且由於他是從一個少年成長起來的平民英雄,他的故事對我們而言更具有啟發性和激勵性。我們在書裏能看到自己生活裏的影子,接受自己的不完滿並努力追求美好。書一點一點錘煉著我們的人格和品質,書中人物的價值觀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讀,一隻眼看紙麵上的,另一隻看紙背麵。”

同樣的一本書,在不同年齡段,也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比如那些大部頭,小的時候看著新奇,再大些看個半懂,年齡增長了,才能領會得更多。

可見,我們並不是為了讀書才去讀書,而是因為讀書為我們打開了更多看世界的窗子,讓我們體驗到更加豐富的人生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