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故事有很多,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有了知識和技能,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現在,隨著就業壓力的加劇,有些同學可能會說,大學畢業了也找不到好工作嘛,覺得讀書沒有用處。這是一種誤解,實際的情況是,越是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時候,知識和能力越是顯示出作用,讀好書的人才能脫穎而出,在職場上遊刃有餘;而那些該讀書的時候遊手好閑,以為拿了畢業證就可以萬事無憂的人自然工作難找,因為他們沒有學到真知識,沒有掌握真本領。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相信,讀書改變人生,知識改變命運。
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無論要走好哪一條,都需要知識作為後盾。我們周圍少年天才不少,而他們未來的成功還是要取決於今天的努力。
知識改變命運,讓知識帶你開啟最輝煌的未來之門!
用心讀書許你一個可預見的美麗未來
你曾經夢想自己的未來嗎?未來的自己該是什麼樣,未來的生活會很美好嗎?
人的一生,除了出生和死亡,中間的部分,完全是由自己規劃的!你要給自己規劃一個怎樣的未來呢?不要常常想,未來還很遙遠,不是的,時間走得可快,它幾乎是呼哧一下就飛過人類的頭頂。
今天的媽媽還是一頭烏黑的青絲,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點點白霜就要給它塗上新的色彩。
今天的你,還擁有無限精彩的可能,可不知從哪一天起,你的未來隻能局限在某一個點上生根發芽。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就在你嬉戲無度的無數個下午,就在你忙著看漫畫的一節節課上,你放棄了時間,於是時間代替你為你的未來做了規劃。
春種秋收,有耕耘才會有收獲。今天的學習,正是在為明天的美好打基礎。所以,不如提早規劃一個未來給自己,不要讓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悄悄溜掉。周恩來12歲時就發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個少時的壯誌豪言成就了他一生的事業。林肯少年時,就因為偶然一次閱讀了華盛頓和亨利·克雷的傳記,從此立下宏偉的誌向,最後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總統”。
很多年以前,在美國西部的一個鄉村,一位15歲的農家少年寫下了他氣勢不凡的計劃——《一生的誌願》:
“要到尼羅河、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探險,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金利峰;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擁有一項發明專利;給非洲的孩子籌集100萬美元捐款……”
他洋洋灑灑地一口氣列舉了127項人生的宏偉誌願,不要說實現它們,就是看一看,就足夠讓人望而生畏了。許多人看過他設定的這些遠大目標後,都一笑置之。
然而,少年的心卻被他那龐大的《一生的誌願》鼓蕩得風帆勁起。他對自己能夠實現這些目標深信不疑。他的腦海裏一次次地浮現出自己漂流在尼羅河上的情景,夢中一次次閃現出他登上乞力馬紮羅山頂峰的豪邁,甚至在放牧歸來的路上,他也會沉浸在與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沒錯,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自己《一生的誌願》緊緊地牽引著,並從此開始了將夢想轉變為現實的漫漫征程。結果怎麼樣呢?結果44年後,他實現了《一生的誌願》中的106個願望。
他就是20世紀著名的探險家約翰·戈達德。
有人驚訝地追問是如何做到的,他微笑著這樣回答:“我總是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隨後,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來,就隻需隨著心靈的召喚前進。”
今天的你,可以為未來做些什麼呢?當然是通過讀書學習來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了。在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之後,你可以再向著複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使自己多具備幾項本領。比如,做一個外交官,僅僅隻是通熟政治曆史知識肯定是不夠的,人文、地理、氣候甚至是生物常識,趁現在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都可以去了解啊。多一種知識,在麵臨突發情況時就能應對自如,知識會隨時跳出來幫你。還有外語,未來世界,多掌握幾門外語對任何工作都十分必要,因為未來世界,各個國家、民族間的交流將會越來越頻繁,世界將會越變越小。我們不用出國,就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居住的大樓中遇到很多“老外”,語言不通的話就可能會帶來誤會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