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為什麼還要讀書:知識升級是以變應變的根本
曾有人問富豪李嘉誠:“今天你擁有如此巨大的商業王國,靠的是什麼?”李嘉誠毫不猶豫地回答:“靠學習,不斷地學習。”是的,不斷學習就是李嘉誠取得巨大成功的奧秘。
在六十多年的從商生涯中,李嘉誠一如既往地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望。他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看半個小時的書或雜誌,學習知識、了解行情、掌握信息。他說,讀書不僅是樂趣,而且可啟迪人的心智。據他自己講,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麵的書他都讀,但不讀小說。他不看娛樂新聞,認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榮膺世界華人首富以後,他並沒有退休養老的打算,仍在不斷地學習,每天繼續在他的辦公室裏工作。他是一位真正身體力行“活到老,學到老”的傑出企業家。
一個渴望傑出的人首先必須要有知識,必須要不斷地學習。一個人無論他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不去學習,沒有知識,那麼這一目標隻能是海市蜃樓。即使是一個智力平平的人,如果能夠象李嘉誠那樣去儲備足夠多的知識,並將之轉化為行動的力量,也同樣可以出類拔萃。
現代社會信息更新很快,可以說,如果不繼續學習,我們就無法使自己適應急劇變化的時代,就時刻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半數的勞工技能在1~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畢業10年後所學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
因此,不斷學習也是我們青少年的必要選擇,隻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才會擁有一個永遠加速的未來。
皮特·詹姆斯現在是美國ABC晚間新聞的當紅主播。在此之前,他曾一度毅然辭去人人豔羨的主播職位,到新聞的第一線去磨煉自己。他做過普通的記者,擔任過美國電視網駐中東的特派員,後來又成為歐洲地區的特派員。經過這些曆練後,他重新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而此時的他,已由一個初出茅廬的略微有點羞澀的小夥子成長為成熟穩健又廣受歡迎的主播兼記者。
皮特·詹姆斯最讓人欽佩的地方在於,當他已經是同行中的優秀者時,他沒有自滿,而是選擇了繼續學習,使自己的事業再攀高峰。一個成功人士,無論自己處於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都會把不斷學習當成自己的習慣。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知識對於所服務的機構而言是很有價值的,正因為如此,他必須時時抓緊學習,不能讓自己的技能落在時代後頭。因此,當你的工作進展順利的時候,要努力學習;當工作進展得不順利,不能達到工作崗位的要求時,那你更要加快自己學習的進度。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裏,“學習”是讓自己實現可持續成功的保障。當我們試圖通過學習超越以往的表現時,我們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人士。
反之,如果我們沉溺在對昔日以及現在表現的自滿當中,學習以及適應能力的發展便會受到阻礙。學習和工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管你有多麼成功,你都要對自身的成長不斷投注心力,如果不這麼做,學習自然無法有所突破,終將陷入停滯甚至是倒退的境地。
今天的首富、首相和首長等成功人士和精英人士們正是通過不斷的繼承和學習,才取得了現在的成就。因為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取得更大的成績,就需要不斷地為自己補充新的能量。知識就像機器,也會折舊,隻有終身學習,才能不斷進步。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原地踏步的。隻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不再局限於課本,而是更寬泛、更自然,隨時隨地的發現也都成了一種學習。
學習帶給我們知識,更帶給我們提升自己的最好原動力。認真對待它,學習就會潛移默化地變成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讓我們終身受益。
頭腦聰明卻不用功是一種恥辱
有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卻仍然很自豪,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自豪並不是因為在學習以外的其它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是因為他們自認為“頭腦聰明”,在智力上高人一籌,“我要是努力,我如果想小麗那麼用功,早就排進前五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