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人性的六張麵孔(3)(1 / 3)

司馬衷:悲劇中的喜劇人物

將朝代興亡寄於一人之道德好惡,卻不去體察當日的具體情形,以致往往看不透事物的真相。

——黃仁宇

司馬衷不愁吃,不愁穿,但似乎缺少一種健康成長的環境。

這需要兩方麵來說。一方麵,司馬氏的江山得來不易,黃仁宇先生指出“司馬昭在萬山之中,人跡不到之處行軍,以奇襲的方式突出蜀漢之後門。”這是一次高風險的押寶行動,弄不好沒被敵人消滅,自己已掉入萬丈深淵。時在公元265年6月,3個月後,司馬昭中風而死,衷父司馬炎繼晉王位,年底又迫使曹奐“禪位”於自己,建立晉朝。

國家初立,百廢待興,忙得不亦樂乎,對子女的教育自然也無暇多顧,其妻楊豔雖有“極貴”的命相,但在管教兒女上,也缺少一般明智家長的作為,過分溺愛,結果養成司馬衷不愛讀書,嬌慣貪樂的毛病。

若是一般孩子,小時調皮倒也無傷大雅,但恰恰司馬衷卻是一個天生的弱智。這也就造成了另一個問題。司馬炎與楊豔共生子3人,司馬衷為其次子。長子司馬軌早逝,次子司馬柬“沈敏有識量”,長子死後,大臣們都認為應立司馬柬為繼承人。但楊豔認為司馬衷“白癡弱智”,為天下所笑,“罪皆在臣妾”,兒子已經失去了一個聰慧的大腦,不能讓他失去更多。出於補償的心態,力勸老公以司馬衷為嗣,司馬炎雖覺得立此子與國家不利,但楊豔的請求確有道理,況且按禮法,司馬軌死後,司馬衷就是嫡長子,於是便在泰始三年,也就是267年,9歲的弱智兒童被立為皇太子。

除了不應該貪玩廢學以外(這也不應強求於他),以上的事跡與司馬衷本人無多大關係。大人們為他安排好了人生,一個白癡加弱智的人成為國家的法定繼承人,茲後會發生什麼,似乎無需費腦傷神。以如今的視角看去,我們或許可以說,從出生那刻起,司馬衷的悲劇性就早已注定,而以後的所為,不過是將這種悲劇性擴大化而已,司馬衷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是其中最大的悲愴劇情。

黃先生說賈南風“心腸毒辣,又愛虛榮”“以醜陋著稱”。司馬炎認為她“醜而短黒”,原本沒有任何希望成為司馬衷的妻子,但是這個女人背景很硬,其父賈充是晉國的開國元勳,時為尚書仆射,更封魯郡公。地位牢固,權勢顯赫。因著這層緣故,賈南風“醜女無敵”,嫁到了太子府。

司馬炎雖然指定司馬衷為自己的接班人,但他的心始終懸在空中——這小子到底行不行?為了測試他的傻兒子到底傻到了何種程度,命人出了一套試題讓司馬衷做。司馬衷如何能做得出,賈南風便出了主意,找了個搶手替他捉刀,結果試卷做得有模有樣,司馬炎再也沒想過讓這個兒子換一下頭銜。

司馬炎有機會改變自己王朝往後的命運,司馬衷也有機會跳出“苦海”,做他快樂無憂,更不用費腦子的封王。但是賈南風使這一切美好願望化為泡影。我們如今更多地隻能責怪衷的父母竟然給自己的兒子安排了這樣一門婚事,即使非賈家之女不娶,也有另一個女兒可以選擇。此時的司馬衷,不管他願不願意,虎豹與豺狼已經在有意無意間被“關心”他的人安置在了身旁,並且在290年將他推到了皇帝的寶座。這或許是不該發生的事件,黃先生為了表明內心的遺憾,以“偏偏”二字來形容此時的境況。

不應做領導的“偏偏”做了領導,有不服的,有不屑的,更有不從的。後者是看透了“弱智蠢兒”的本質,決定給他送上一份“厚禮”。294年,匈奴人郝散起事,後投降遭害,296年,其弟郝度元聯合羌、胡起兵反晉,攻城略地,其勢甚大,氐、羌等族紛起響應,推齊萬年為帝,擁兵7萬,威懾關中。此後彼此互有交戰,各有勝負,直到299年齊萬年被俘殺,晉朝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起義才被鎮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