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小兩口健康計劃(5)(3 / 3)

法國也出現了一種新興的行業:運動消氣中心。中心有專業教練指導,教人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頭、捶沙發等,做一種運動量頗大的“減壓消氣操”。在這些運動中心,上下左右皆布滿了海綿,任人摸爬滾打,縱橫馳騁。

英國有專家建議,人們感到工作有壓力,是源於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鼓勵,是打起精神。所以與其通過放鬆技巧來克服壓力,倒不如激勵自己去麵對充滿壓力的情況,例如去看一場恐怖電影。

食物減壓

一項最新醫學研究發現,某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壓力。比如含有DHA的魚油,鮭魚、白鮪魚、黑鮪魚、鮐魚是主要來源。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減壓,金槍魚、巴西栗和大蒜都富含硒。維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減壓好幫手,多吃穀物就能補充。工作的間隙,可以來一杯冰咖啡,能夠很好地舒緩心情。在飲食上下點工夫,可謂舉手之勞。

寫作減壓

“把煩惱寫出來。”美國心理協會倍加推崇寫作減壓這種方式,寫作的內容是什麼呢?你的壓力體驗,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煩惱。

早在1988年,美國就有一些心理學家做過測試,一組人員專寫壓力和煩惱;另一組人員則隻寫日常淺顯的話題。每4天一個周期,持續6周後,結果前一組人員心態更加積極、病症較少。

1994年的另一項測試則是將失業8個月的白領分成3組,一組隻寫對失業的想法以及失業對個人生活帶來的負麵影響;第二組寫今後的計劃以及如何找新工作;最後一組什麼也不寫。結果在連續5天每天30分鍾的寫作試驗之後,在接下來的1個月內,研究者發現那些寫自己如何不幸的失業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工作減壓

許多身居高位的經理,往往事必躬親、凡事都要親自把關。可一個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企業的方方麵麵不可能都能兼顧,於是Askmen.com的專家指出,信任下屬和同事、適當放權才是避免“積慮成疾”的正道。

沒下屬可分擔工作的人,工作安排一定要得當,可以列一個電子報表,每天更新,哪些是要接的、哪些是正在做的活、哪些是必須馬上送到客戶手裏的,一目了然。

睡眠減壓

有了旺盛的精力,才能抵製住壓力的侵襲,睡眠便是一個重要保證。美國心理學會的專家給出以下別出心裁的小貼士:

如果外界噪聲讓你難以入眠,那就人為製造一些“白色噪聲”,比如讓電視機一直小聲地開著,蓋過討厭的噪聲。

睡覺前少量吃些小點心,隻吃一點點是不會發胖的,這樣夜裏就不致因饑餓而驚醒。

金槍魚、火雞精肉、香蕉、熱牛奶、中草藥茶等食物都可以催眠。脂肪高、辛辣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都會讓你無法入睡。

如果上床後腦子裏還在想事情,那就在床頭放一個錄音機、記事本什麼的,這樣一來,想到什麼就能馬上記錄下來,不用擔心第二天醒來會忘記。

不要羨慕那些吹噓自己壓力有多大、缺乏睡眠、時間不夠用的同事。提醒自己說不定哪一天你會參加他們的葬禮,或者至少去醫院探望他們。

健康小檔案

給自己營造一個寬鬆的心境,這樣才能生活的自如、瀟灑,別人升官發財與我無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何必對別人高品質的生活耿耿於懷呢?如果你想一生都在快樂中度過,你就應該擺平心態,平心靜氣麵對人生。

躲避“隱形殺手”

李奮勇是一家銀行的計算機專家。年初,他被選拔為單位係統開發小組副組長。開發工作任務極其繁重。常常晚上加班到12時左右,平均一天要有十幾個小時與計算機相伴而過。越是天熱,計算機越犯脾氣,動不動就死機。人總感覺置身於緊張之中,即使回到家中也不能安下心來。他所負責的那部分工作是核心,所以感覺責任和壓力都很大。項目內容總在腦中縈繞,揮之不去,如果不依靠酒力,就難以入眠。有一天在上班途中突然頭痛,他以為是感冒了,但此後頭痛就頻繁發生了。精力也大為減弱,提不起勁兒來。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下去醫院就診,診斷為身心極度疲勞綜合征。

於海洋是一家電腦公司技術谘詢部門的項目主管。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他們所承接的業務急劇增加,完成期限越壓越短。他白天在電腦前與顧客商談,夜裏又要編程序,這樣持續了一個月左右就撐不住了,先是情緒焦慮、急躁,精神狀態極為不好,後來發展到不想跟任何人說話。他還覺得眼睛疲勞難受,眼前似乎總有白色光點一閃一閃的。這些感覺不斷加重,他隻好去醫院就診,結果被診斷為身心過度疲勞。

我們常感歎是生活節奏太快,使我們疏忽了與親友的聯係;工作量太大,我們不得不常常加班到淩晨;責任感太強,因此明知不可能卻想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