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增加食物的美味,增加飽足感。脂肪可以增加攝入食物的烹飪效果,增加食物的香味,促進食欲,並且有效減緩胃酸的分泌,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較長而增加飽足感。
5.保護身體組織。脂肪是器官、關節和神經組織的隔離層,可避免各組織相互間的摩擦,對重要器官起保護和固定作用,使人體器官免受外界環境損傷。
6.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載體,如果攝入的膳食中缺少脂肪,將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脂肪含量的增高與肥胖程度成正比,而肥胖是疾病發生的溫床,因此,到底在什麼範圍內的脂肪含量才算正常,已經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個人體內脂肪的含量與其自身的體重有著密切的關係。科學家布魯茲克(Brozek)通過對年齡為35.3歲,身高為176.8cm,體重為65.4kg的成年男性進行的研究表明,他們中大多數人的身體中的水含量為62.6%,脂肪含量為15.3%,蛋白質含量16.4%,灰分含量5.7%。據此,布魯茲克(Brozek)測算出:成年男子的脂類含量約占體重的10%~20%,女子稍高。
脂肪的含量會隨著個人營養狀況的好壞和活動量的多少而產生相應的變化。饑餓時,能量消耗,體內脂肪就會不斷減少,人體逐漸消瘦;進食過多時,能量消耗減少,體內脂肪增加,人體逐漸肥胖。
健康小檔案
早餐應該選用阻滯脂肪燃燒的食物,比如:雞蛋、牛奶、麥片等等;而晚餐應該選用有助於脂肪燃燒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粥類等等。
生命的基礎物質——蛋白質
在北極圈內,有取之不盡的冰,又有用之不竭的水。冰雪凜冽的冬天,神奇的愛斯基摩人,就地取材,先把冰加工成一塊塊規則的長方體,再用水將這些“磚”粘在一起,造就一種非常結實的房屋,這種房屋被譽為愛斯基摩人的令人羨慕的藝術傑作。世世代代的愛斯基摩人穿著皮衣,在這樣的冰屋裏完全可以健康、安全地過冬。更加讓人叫絕的是,在歐美人冠心病發病率極高的今天,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卻幾乎不患冠心病。
人們在分析愛斯基摩人的飲食習慣以後才發現,原來他們所吃的食物是全世界含蛋白質最高的。
蛋白質屬於酸性類食物,它是荷蘭科學家格裏特在1838年發現的。他觀察到有生命的東西離開了蛋白質就不能生存。由此,人們才知道蛋白質和生命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恩格斯曾經說過:“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形式,蛋白質是構成生命的重要物質。”在人的機體中,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的參與。我們的皮膚、頭發、肌肉、指甲、血液、內髒甚至腦髓等,沒有一樣不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3%,即一個60公斤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8公斤。
蛋白質是由許多化學元素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碳、氫、氧、氮、硫、磷,有時還可以找到鐵、碘和鈷。
厄瓜多爾安地斯山區的維康巴斯人、黑海地區的愛布克遜人,以及北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的宏薩人,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幾個種族。他們的壽命高達90~100歲。他們幾乎一直工作、遊玩到80歲,甚至還超過80歲。還有非洲班圖族的婦女,她們中很多人可以生九個孩子,但卻很少有缺鈣的現象,營養專家研究發現,攝入蛋白質,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一定要適量,否則不但對身體無益,而且會加重心髒負擔,造成體內鈣的流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兩種途徑可以獲得蛋白質——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如豆類含蛋白質20%~40%;動物性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0%~20%。
處於饑餓狀態中的第三世界國家,甚至是發達的美國,不少人仍深陷缺乏蛋白質的困境當中。蛋白質缺乏可以導致多種疾病,例如疲勞乏力,脫發,頭發變色,肌肉重量減輕,體溫低,激素失調。嚴重的蛋白質缺乏將會危及生命。
健康小檔案
經科學研究測算,我們每天的蛋白質需求量大約是每千克體重需要0.75克的蛋白質。舉例來說,一個70公斤的人每天則需要大約52.5克(70×0.75)蛋白質。如果你每天進行體育鍛煉超過一個小時,那麼你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就會有很少量的增加,大約每千克體重增加1.0~1.2克,也就是說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需要增加70~84克蛋白質。
生命的供能物質——糖
美國曾發生一起案例:一名農夫突然失去理性,殺死了一位陌生的婦女。醫生檢驗那個凶手的血液發現,他每100毫升的血液中所含的糖分不超過90毫克,比一般人的平均量還少,據此指出:由於農夫的血中欠缺糖分,因而泯滅了良知,犯下大錯。因此,美國很多從事大眾傳播事業的工作者,根據單位的規定均須去檢驗是否保持合適的血糖濃度,為了在工作崗位上有突出的表現,為了維持高糖分的標準,醫生往往建議他們多吃糖。
人們都知道糖有各種“壞”處,吃糖會發胖!吃糖牙齒會壞!糖尿病患者有糖的食物可不能吃!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糖,讓我們先來看看糖的一些基本特性。簡單地說,糖是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而且具有美好的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