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便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出處。老翁高明之處便在於明白“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能夠做到任何事情都能想得開,看得透,從容自在。
從容自在是一種處世哲學,而且是一種很好的、很受用的處世哲學。
從容自在是最好的活法,不抱怨,不歎息,不墮落,勝不驕,敗不餒,隻管奮力前行,隻管走屬於自己的路。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而這種“成事在天”便是一種從容自在。隻要自己努力了,問心無愧便知足了,不奢望太多,也不失望。
從容自在不是隨波逐流,放任自流,而是應該堅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是弄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後踏實地順著這條路走下去。有人曾經問遊泳教練:“在大江大河中遇到旋渦怎麼辦?”教練答道:“不要害怕。隻要沉住氣,順著旋渦的自轉方向奮力遊出便可轉危為安。”從容自在也是如此,它不是“逆流而動”,也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按正確的方向去奮鬥。
從容自在不是宿命論,而是在遵守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從容自在不是不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生如同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偶遇風暴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隻有從容自在,學會適應,才能戰勝困難。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從容自在,學會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健康小檔案
寬恕別人和自己,嗬護身心的健康,你一定會得到幸福!
做你害怕的事
南唐後主李煜性格懦弱,終於沒能逃脫淪為亡國之君,飲鴆而死的悲慘命運。
當初,宋太祖趙匡胤肆無忌憚、得寸進尺地威脅欺壓南唐。鎮海節度使林仁肇有勇有謀,聽聞宋太祖荊南製造了幾千艘戰艦,便向李後主奏稟,宋太祖實是在圖謀江南。南唐愛國人士獲知此事後,也紛紛向他奏請,要求前往荊南秘密焚毀戰艦,破壞宋朝南犯的計劃。可李後主卻膽小怕事,不敢準奏,以致失去防禦宋朝南侵的良機。
後來,南唐國滅,李後主淪為階下囚,其妻小後周常常被召進宋宮,侍奉宋皇,一去就得好多天才能放出來,至於她進宮到底做些什麼,作為丈夫的李後主一直不敢過問。隻是小後周每次從宮裏回來就把門關得緊緊的,一個人躲在屋裏悲悲切切地抽泣。對於這一切,李煜忍氣吞聲,把哀愁、痛苦、恥辱往肚裏咽。實在憋不住時,就寫些詩詞,聊以抒懷。
李煜雖然在詩詞上極有造詣,然而作為一個國君,一個丈夫,他是一個懦夫,是一個失敗者。
通常所說的怯懦的確是一種弱點。麵對邪惡可以抗爭而不抗爭,逆來順受,忍氣吞聲,應著人們常說的八個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怯懦者往往自己把自己放在弱勢地位,他們害怕有壓力的狀態,因而他們也害怕競爭。在對手或困難麵前,他們往往不善於堅持,而選擇回避或屈服。懦弱者對於自尊並不忽視,但他們常常更願意用屈辱來換回安寧。
很多時候,成功就像攀爬鐵索,失敗的原因不是智商的低下,也不是力量的單薄,而是威懾於自己的無形障礙,被鐵索周圍的外在現象嚇破了膽。如果我們敢於做自己害怕的事,害怕就必然消失。
怕了一輩子鬼的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鬼,恐懼的原因是自己嚇唬自己。世上沒有什麼事能真正讓人恐懼,恐懼隻不過是人心中的一種無形障礙罷了。不少人碰到棘手的問題時,習慣設想出許多莫須有的困難,這自然就產生了恐懼感,遇事時你隻要大著膽子去幹,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可怕。
一個人遇上害怕的事,隻要勇敢地向自己挑戰,就會覺得並沒有什麼,也沒有你原先想象的那麼可怕。每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回避你害怕做的事時,你還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真的去試一試這些怕做的事,最壞的結果會是怎樣?”最壞的結果,決不會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健康小檔案
生活中,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變得果敢,並習慣於這種果敢。因為它是光明的使者,它能將人從黑暗的泥淖中拉出,幫助我們戰勝困難,開創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