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單身貴族健康計劃(5)(2 / 3)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帕德斯等人指出,在平時鍛煉自己控製情緒的能力,養成自製的習慣,將有助於你在情緒發作時擁有更好的反應能力。

到底怎麼樣察覺情緒、控製情緒呢?以下提供幾個情緒管理的方法給各位參考。

第一,體察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時時提醒自己注意:“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例如:當你因為朋友約會遲到而對他冷言冷語,問問自己:“我為什麼這麼做?我現在有什麼感覺?”如果你察覺你已對朋友三番兩次的遲到感到生氣,你就可以對自己的生氣做更好的處理。有許多人認為“人不應該有情緒”,所以不肯承認自己有負麵的情緒,要知道,人一定會有情緒的,壓抑情緒反而帶來更不好的結果,學著體察自己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再以朋友約會遲到的例子來看,你之所以生氣可能是因為他讓你擔心,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婉轉地告訴他:“你過了約定的時間還沒到,我好擔心你在路上發生意外。”試著把“我好擔心”的感覺傳達給他,讓他了解他的遲到會帶給你什麼感受。什麼是不適當的表達呢?例如:你指責他:“每次約會都遲到,你為什麼都不考慮我的感覺?”當你指責對方時,也會引起他負麵的情緒,他會變成一隻刺蝟,忙著防禦外來的攻擊,沒有辦法站在你的立場為你著想,他的反應可能是:“路上塞車嘛!有什麼辦法,你以為我不想準時嗎?”如此一來,兩人開始吵架,別提什麼愉快的約會了。如何“適當表達”情緒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的體會、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確實用在生活中。

第三,以合宜的方式紓解情緒。紓解情緒的方法很多,有些人會痛哭一場,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訴苦一番,有些人會逛街、聽音樂、散步或逼自己做別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的事,比較糟糕的方式是喝酒、飆車,甚至自殺。要提醒各位的是,紓解情緒的目的在於給自己一個厘清想法的機會,讓自己好過一點,也讓自己更有能量去麵對未來。如果紓解情緒的方式隻是暫時逃避痛苦,爾後需承受更多的痛苦,這便不是一個合宜的方式。有了不舒服的感覺,要勇敢的麵對,仔細想想,為什麼這麼難過、生氣?我可以怎麼做,將來才不會再重蹈覆轍?怎麼做可以降低我的不愉快?這麼做會不會帶來更大的傷害?根據這幾個角度去選擇適合自己且能有效紓解情緒的方式,你就能夠控製情緒,而不是讓情緒來控製你!

健康小檔案

及時紓解情緒,會使你的壞情緒爆發的可能性減少幾分。再輔以情緒發作時的深呼吸、換個角度看問題等措施,那麼你一定會成為情緒自控的高手。

難得從容

《淮南子》中曾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住在長城邊的老翁養了一群馬,其中有一匹馬忽然不見了,家人們都非常傷心,鄰居們也都趕來安慰他,而他卻無一點悲傷的情緒,反而對家人及鄰居們說:“你們怎麼知道這不是件好事呢?”眾人驚愕之中都認為是老人因失馬而傷心過度,在說胡話,便一笑了之。

可事隔不久,當大家漸漸淡忘了這件事時,老翁家丟失的那匹馬竟然又自己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一匹漂亮的馬,家人喜不自禁,鄰居們驚奇之餘亦很羨慕,都紛紛前來道賀。而老翁卻無半點高興之意,反而憂心忡忡地對眾人說:“唉,誰知道這會不會是件壞事呢?”大家聽了都笑了起來,都以為是把老頭給樂瘋了。

果然不出老頭所料,事過不久,老翁的兒子便在騎那匹馬時摔斷了腿。家人們都挺難過,鄰居也前來看望,唯有老翁顯得不以為意而且還似乎有點得意之色,眾人很是不解,問他何故,老翁卻笑著答道:“這又怎麼知道不是件好事呢?”眾人不知所雲。

事過不久,戰爭爆發,所有的青壯年都被強行征集入伍,而戰爭相當殘酷,前去當兵的鄉親,十有八九都在戰爭中送了命,而老翁的兒子卻因為腿跛而未被征用,他也因此幸免於難,故而能與家人相依為命,平安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