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健康度過青春期(2)(1 / 3)

眾所周知,葡萄糖是人大腦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提供者,但是葡萄糖轉變為能量離不開維生素B1的作用。也就是說,如果隻有葡萄糖而沒有維生素B1,葡萄糖也就無法轉變為大腦的能量,糖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就堆積在大腦內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

麥克斯?費爾在無意中將蒜和少許的維生素B1混放在了一起,結果意外發現了一種叫“蒜胺”的物質,這種蒜胺的功能更加優於維生素B1。若經常食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防治血壓升高所導致的頭暈。

攝入適當的脂肪

在人體各器官中,大腦可謂是最活躍的器官,盡管其重量隻占人體的3%,但消耗的能量卻占全身總耗能量的20%。經過一項科學研究測定,大腦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脂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和鈣,其中脂肪占第一位。因此,為了提高大腦工作效率,攝取一定量的脂肪是非常有必要的。

健腦食物,就植物性食物而言有核桃、黑芝麻、小米、玉米、紅薯、葵花子、南瓜、鬆子、栗子、花生、杏仁、黃豆製品等;就動物性食物而言,主要有動物腦、雞蛋、魚、兔肉、羊肉、豬肉、牡蠣、蝦、烏賊等。

脂肪的攝入量標準應占總熱量的20%~25%;少吃油炸食品,防止脂肪攝入過多,導致身體超重和脂質過氧化物增加,使活動耐力降低。

維生素攝入要充足

盡管維生素本身並不產生熱能,但它們卻是維持生理功能所需的重要成分,特別是與腦和神經代謝有關,如維生素B1、維生素B6等。

大量的維生素在糙米、全麥、黃豆及新鮮蔬菜中含量較豐富。抗氧化營養素如β-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日常膳食中糧食不宜太精;如果工作繁忙,飲食中的維生素攝入不足,不妨服用一些維生素補充劑來保證維生素的均衡水平。

保證足夠的食物總量

每天攝入的主食(米、麵)400~600克;肉類食品(包括水產品、瘦肉、內髒)100~150克;牛奶250克(或等量豆奶、酸奶);雞蛋1~2個(最好是鵪鶉蛋,其卵磷脂含量是雞蛋的5~6倍);豆製品50~100克;脂肪25克;新鮮水果和綠色蔬菜600克以上。

多吃綠色橙黃色的蔬菜水果

此類食物含有多種與人體生理代謝、大腦能量代謝有關的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維生素C、維生素A等。其中,維生素C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減輕疲勞;維生素A則與視力有關。此外,果蔬中還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可促進腸蠕動,防止因緊張的腦力勞動而產生的便秘。

平時可以多吃些像牛奶、蝦米皮等富含鈣、磷的食物,再曬一曬太陽,對人體吸收營養,提高大腦的功能也是很有益的。

健康小檔案

要給孩子補充營養,最重要的是補充能清除體內自由基和有抗氧化能力的營養素。

健腦食物DIY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振林教授指出,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許多“補腦”藥物和保健食品在對效果的宣傳上存在誇大其辭的現象,有的純粹是一種商業炒作。事實上,深海魚油含有的EPA、DHA成分和一些保健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對人體的作用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效果因人而異,有些還可能是心理作用,真正作用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因此,不要指望服用這些健腦品的孩子會有奇跡出現。而一些促進大腦血液循環的藥物屬於國家規定的處方類藥物,應遵醫囑服用。一些提高大腦皮層興奮的藥物含有刺激中樞神經興奮的成分,處於身體發育期的學生應慎服。

王振林教授表示,腦保健品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腦磷脂、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都可以通過正常的飲食攝取和在體內合成。對於家長而言,與其把希望寄托在腦保健品上,不如合理搭配飲食結構,保證孩子全麵營養,同時在生活起居上加強調理,使孩子休息得當,那樣會更有利於他們的身體發育和學習。

目前,市場上熱銷的各類“補腦保健品”大致可以分為:不飽和脂肪酸類(即“深海魚油”)、補充大腦營養類(卵磷脂、腦磷脂)、提高大腦皮層興奮度類、促進腦部血液循環類等。科學家研究證明,人在幼兒時期用營養保健品補腦是可以的,但對16歲以上的人來說,他們的大腦已基本發育完全,再盲目用營養品補腦其實是一種誤區。

多數“補腦”食品所宣稱的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卵磷脂、腦磷脂都是大腦活動所必須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可以在人們正常的飲食中攝取,隻要合理搭配飲食同樣可以獲得。

濃茶、咖啡等鎮靜飲料雖然可以用來暫時提神醒腦,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有很多弊端。因為人的大腦有自動調節的功能,如果長期靠吃抗疲勞藥物或喝濃茶、咖啡等鎮靜飲料來使自己的大腦處於興奮狀態,久而久之,大腦本身的調節功能會逐步退化,從而養成對咖啡因的依賴,不吃抗疲勞藥物或喝濃茶、咖啡等眼皮就止不住地往下垂,而且過多的咖啡因會造成人的情緒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後果。

對大腦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物質主要有以下8種:脂肪、鈣、維生素C、糖、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E。所以,富含這8種物質的食物都可算作是健腦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