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之難,首要在於擺正位置,尊重孩子及其個性。教育有規律可循,但施於每個孩子的身上,卻因人而異,需要每位家長斟酌再三,考慮周全。很久以前,孔子就講“因材施教”,“材質”不同,教育之法自然不能“一刀切”。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個性的培養並無“規律”一說,而需要父母從孩子本身的特點出發,重新摸索,不斷調整。
健康小檔案
生活中有些大人的事情是不必讓孩子知道的,但是有些事情卻完全應該讓孩子參與討論,尤其是關於孩子的一些事情。尊重孩子的意願,遇事經常和孩子商量,是對孩子的一種賞識和尊重。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僅是因為孩子有權知道自己的事情,這更是對孩子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的賞識,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決定家庭中的事務。
孩子的健康引路人
17歲的路飛自從上了高中身體素質就急劇下降:三天兩頭腹瀉、失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渾身哪兒都難受,最讓他難以啟齒的是夜裏總做怪夢,夢中好多次都遺精。他覺得自己對學習也越來越提不起興致了……
小雅和路飛就是抽樣調查中很典型的兩個處在青春期亞健康狀態中的孩子。亞健康狀態,又稱次健康狀態或第三狀態,是人體處於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趨向疾病的狀態,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潛伏期。以往,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的中年人群中,可是目前,備受此症困擾的主體人群開始向低齡化發展。青少年代替父輩成為了第一發病人群。
進入青春期,很多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要保證孩子攝入均衡的營養。青春期是體格發育和智力發育的突增階段,良好的營養將為青少年獲得健康的體魄、智慧的大腦而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那麼,究竟哪些營養物質能滿足青春期孩子的需求呢?
蛋白質——蛋白質是建造身體的基本材料,它以不同形式,存在於人體的每一部位、每一細胞中。除去水分外,人體中重量的一半是蛋白質。一些調節機體代謝和生理功能的酶和激素、能夠增強免疫功能的抗體也屬於蛋白質。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對於生長旺盛的青少年來說蛋白質就更為重要了。進入青春期,骨骼、肌肉、性腺等機體內部的各組織器官都在快速生長、發育,需要大量優質的蛋白質,若供給不足,則體格、智能發育都會受到影響,並容易感染疾病。
脂肪——這裏所說的脂肪,其實應當叫做脂類,脂類除包括一般的脂肪外,還包括類脂(如磷脂、糖脂、固醇類等)。脂肪是高熱能的營養素,它是人體熱能的一種貯備形式,必要時隨時分解供能(1克脂肪在體內氧化可產熱37.7千焦,比等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產生的熱量大一倍多),為機體所利用;磷脂、糖脂、膽固醇是構成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腦髓和神經組織中也存在大量磷脂和糖脂;脂肪還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也叫糖類,主要由碳、氫、氧組成,因其中氫和氧的比例為2∶1,與水的組成一樣,故稱之為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個大家族,有很多種類。糧食中含量豐富的澱粉、甘蔗和甜菜中含量豐富的蔗糖、牛奶中的乳糖、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水果和蔬菜中的纖維素和果膠等,都屬於碳水化合物。
礦物質——礦物質也叫無機鹽,在人體內有60多種,它們在構成人體結構、調節機體代謝、促進生長發育等方麵起著特有作用。諸多礦物質中,在青春期需要較多也最易缺乏的有鈣、鐵、鋅、碘等。
維生素——維生素是一大類結構不同、性質各異的營養素,它們參與體內各種代謝活動。人體不能造維生素,必須從天然食物得來。若供給不足,就會出現各種維生素缺乏症。
水——食物隻有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利用,吸收的養分要通過血液才能到達全身各處,體內的廢料要通過水才能排出,正常體溫的維持也需要水。在人體中水是含量最大的一種組成成分,青少年體液占人體重量的65%。可見水是生命之源。
其次,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應充滿愛心地去對待孩子。如果父母隻是一味地責罵,就會加劇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對立。
作為父母,應主動找孩子交談,關心其學習,傾聽其理想,並加以讚揚和肯定,建立起孩子對父母的信賴感,在談話中了解孩子的煩惱和困惑,對症下藥,找出消除其煩惱的正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