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養出健康寶寶(3)(3 / 3)

一次,王羲之問衛夫人:

“我怎樣才能快點把字練好?”

衛夫人看到王羲之急切的樣子,就說:

“孩子,不要急,我先給你講個墨池的故事吧!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張芝的人。他為了練好字,天天在自家門前的池塘邊,蘸著池水研墨練字。字寫完了,就在池塘裏洗涮筆硯,日子一久,洗出的墨汁把整個池塘都染黑了。後來,他的字越練越好,寫的草書筆勢活潑流暢,富於變化,大家都管他叫草聖……”

王羲之一邊聽著張芝的故事,一邊想:張芝為了練好字,洗筆硯的水把池塘都染黑了,他下的工夫多大啊!要是自己也像張芝那樣刻苦,一定也能把字練好。

從那以後,王羲之練字更加努力了。他也像張芝一樣,每天練完字,就到門前的池塘裏洗筆硯。時間一長,原來清澈的池塘,也變成了墨池。後來,王羲之每搬到一處,都要在門前洗筆硯,留下的墨池比張芝的還要多。北宋的文學家曾鞏,十分欽佩王羲之的勤奮刻苦精神,他特地寫了一篇《墨池記》的文章來讚頌他。

俗話說勤能補拙,永不停息的進取精神,對每一個想要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很重要的。每一個成功的人,每一位有作為的人,他們無一不是與勤奮有著深沉的緣分,有著難解難分的牽連,他們付出過多少汗水,他們付出過多少心血,他們的勤奮,他們的忍耐,也許常人難於想象得到。隻要能堅持勤於工作,就會有成功的必然。

孩子的進取心更要從小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讓孩子麵對並體驗到成功的艱難。成就教育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是激勵孩子追求成功,二是鼓勵孩子不怕困難。要教育孩子:在追求成功的同時也要做好失敗的準備,人生不可能次次成功,但要從失敗中走出來,逃避失敗就意味著放棄成功的可能。做任何事情,隻要努力去做,不怕失敗,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培養孩子勇於冒險的膽識。成就動機高的人有一個典型特征,即敢於冒風險。許多事情,成功與失敗僅一步之遙,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勇於冒險的膽識是不可少的。當然,培養孩子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絕不是盲目的冒失行為。

改變“無錯誤”教育觀念。不允許孩子出錯,這會使孩子在片麵追求正確性的同時喪失探索的欲望,因為許多探索都是沒有把握的。應積極鼓勵孩子創新,鼓勵他不怕出錯。

健康小檔案

鼓勵孩子;

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

擴展孩子的視野;

給孩子做好榜樣。

身、智、心並舉發展

列寧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他謙遜的風度與高尚的舉止,深得同事和人民的愛戴,而這些良好的品質首先得益於他父母的精心教誨。

1870年列寧出生於俄國辛比爾斯克(今烏裏揚諾夫斯克)。他的父親是省國民教育視察員,非常重視孩子們品德的培養。父親以身作則地教導他們:要學會尊重他人,不論別人身份高低貴賤;小朋友要是說話發音不準確,不要譏笑他,而要幫助他糾正,平時要多體諒別人,多替別人著想;要樂於助人,給老人婦女讓座;別人幫了忙,一定要道謝;自己有了錯也一定要請求別人原諒……正是在這些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列寧從小便對別人以禮相待,真心相助。

列寧的父母以身作則地教導孩子,鼓勵孩子們從多方麵加強修養、努力成才的同時,也時刻注意引導他們發現缺點,改正過失,以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喜愛。他們在這一方麵的教育方法與眾不同:不是揭穿、處罰孩子,而是啟發他的覺悟,喚起他的良知,使他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內心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假的鬥爭中反省自己並取得進步。列寧8歲時,有一次到姑媽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碎了一隻花瓶,由於害怕,他否認了這件事,母親對此裝作相信的樣子,沉默了整整3個月,而在這3個月中撒謊後的羞愧感時時折磨著小列寧的心。終於有一天他再也忍不住了,向媽媽說出了真相,媽媽這才安慰了他,說要寫信告訴他的姑媽,姑媽一定會原諒他的,小列寧這才露出了輕鬆的笑容。在這場激烈的思想鬥爭中,誠實的高尚品德終於取得了勝利。

正是父母精心的教誨,才使列寧受到了眾人的喜愛和擁戴,造就了一位曆史偉人。列寧的父母以身作則地教導列寧要關心他人,這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並取得世人尊敬的先決條件,隻有這樣,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自己的事業。

父母培養孩子關照他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