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養出健康寶寶(2)(2 / 3)

兒童期孩子身體的運動,對發展其他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例如,用一刻鍾的時間搖動、撫摸、輕拍嬰兒,每天隻要四次,以此來刺激身體器官。動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們千萬不要束縛這種天性,或輕易以多動症來結論自己的孩子。另外,一些幼兒園開設了輪滑和形體操訓練,效果也是不錯的。拿輪滑為例,它可以鍛煉孩子體能、耐力、身體平衡性、協調性,一些膽小的孩子的心理素質也可以得以提高,使一些內向的孩子也能表現自己。不過鍛煉手段並不是唯一的,在生活中也可以給孩子製造鍛煉機會。爸爸可以手裏拿個小物體,故意鬆開,讓寶寶去撿起來遞給手拿精美糖果的、在不遠處等候的媽媽,在蹲、起中鍛煉他的腿、腳踝關節的力量,使其具備左右平衡能力,讓他更早學會走路,又不摔跤。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寓教於樂也正是教育的宗旨,也更好地為孩子以後生活打下基礎。

健康小檔案

體育活動使孩子們能有機會學習團隊精神、建立友情、強壯體魄、磨煉意誌,所以,讓孩子快樂地運動吧。

做孩子的運動顧問

現在的小孩子,受電視廣告和MTV的影響甚大,對時尚非常敏感,讓運動與時尚掛鉤,會使其對運動興趣盎然。

萍萍3歲時,媽媽給她買了全透明的塑膠皮球,上麵印有一朵朵粉色小花,吸引了大院裏的小朋友跟她一塊玩。這個球使她的戶外運動時間足足增加了半小時!5歲時,媽媽又買了深海藍的滑板車做生日禮物,別人的滑板車都是黑色或銀灰的,她的車身上印滿了深海熱帶魚,為著炫耀新車,她有時玩得頭上冒汗都不肯停,像個小飛俠!

家裏有學齡期孩子的爸媽,大概很清楚地知道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有著十足充沛的精力;媒體也不斷在倡導要多運動的觀念,但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是好的,家長應該要有所選擇。

有些孩子有運動的天分,有些沒有,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也不一樣,爸爸媽媽千萬不要把自己過高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運動本身的目的應該是幫助人們維持良好的體能和姿態、舒緩身心的壓力,而不是在於所謂的成敗勝負。家長愈輕鬆,孩子愈能自然地學習運動!

每屆奧運結束,總是會激發一股運動風,不論是孩子或是家長,紛紛立誌開始運動;也有許多爸爸媽媽送孩子去學體操、學遊泳、學桌球等等,期許孩子成為未來的運動明星。然而,當孩子獨自在運動場上奮戰或是獨自麵對練習的壓力,其心情沉重和孤單是成人難以理解的。

那麼,如何做孩子的運動顧問呢?

要讓孩子感覺愉快

12歲以下的孩子實在不應該接受太多的訓練。重複而嚴格的練習,對兒童會造成相當大的心理疲倦感,因為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到可以消化這些壓力。許多優秀的小選手,就因為長期練習的壓力,以致在上了高中以後,不願意再接受練習,其實這對國家運動人才的培育是相當大的傷害。反觀國外的做法是,12歲以前隻做趣味性的遊戲活動,建立正確的姿勢和運動觀念,讓孩子喜歡運動,而且肌肉發展良好,很容易進入其他的運動模式。

教育方式多樣化

再怎麼好的老師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樣樣皆通,有些教練擅長肌肉力量的訓練,有些教練很能鼓舞孩子,有些教練則擅長技巧的傳授。父母師長應該有更開闊的心胸,去接受多種不同的教導模式,不應抱持占有孩子的心態。

父母參與是關鍵

希望培養孩子對運動的熱愛,最好不要把孩子丟給運動教練,然後父母自己在家睡大覺看電視!父母跟著孩子一起運動,甚至養成每周至少一小時以上的運動習慣,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其實不一定要找教練做訓練,休閑娛樂性的遊戲就夠了,可以輕鬆地跑跑步,玩玩球,騎騎單車,或是溜冰;若是能號召同學朋友一起來玩,也可以從團體的活動當中,學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每星期安排不同的運動,讓孩子可以練習不同部位的肌力、耐力和柔軟度,均衡鍛煉。

健康小檔案

平衡能力可以通過平衡木或做平衡動作來考察,也可通過經驗來觀察,如兒童是否能坐轉椅,是否敢蕩千秋,是否敢登高等。

測試大肌肉能力可以考察兒童的肌肉的力量,如能否握住單杠,能否把一個東西投得足夠遠等。

測試小肌肉能力可以通過是否能夠接到沙包和球類來考察,也可以通過能否準確地將球擊中一個目標來考察。

協調性,則可以通過考察兒童的跳繩和跳舞的協調性,作出評判,有的孩子動作優雅,有的孩子動作笨拙。

關注孩子的興趣

職業高爾夫球手兼教練巴勃羅?索拉這樣評價父母的角色:

對高爾夫球和對促成每個人打高爾夫球的原因進行正確的分析,是人們應該明白的另一個問題。從球場回來後,問孩子的第一句話不應該是:“你練了多少次?”而應該是:“玩得痛快嗎?”然後是:“你學到了些什麼?”這些問題開始可能會引來懷疑的目光,但是,應該繼續這樣問,因為這將使孩子意識到,高爾夫球的重要性在於它是體育運動和一種生活曆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