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動物進食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讓大白鼠在每次進食之前給予電擊使其處於緊張狀態,不到一周大白鼠就會出現嚴重的胃潰瘍;而在進食之後再給予電擊的大白鼠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見,快樂、輕鬆地進食對於人的心理、生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嬰幼兒不好好吃飯,99%的責任在家長。一方麵無原則溺愛,另一方麵逼著孩子進食,致使部分嬰幼兒一上飯桌就鬧情緒,哭鬧不休。食欲與神經精神狀態是密切相關的。采用哄、騙、罵等方式強迫小孩進食,小孩會產生反抗情緒和厭食的心理。這些做法不僅沒有達到讓小孩好好吃飯的效果,反而對小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應該明確:兒童飲食應該在保證每日營養供給的同時,在快樂中進行。兒童飲食以吃飯、菜為主,其他的隻是輔食,量要少。如果顛倒過來,必然會影響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不但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挑食、厭食、貪食,而且不利於兒童的營養平衡。
與孩子共同進餐
可以增進孩子的食欲,了解孩子喜歡吃什麼,有機會給孩子介紹一些新食品,並且在進餐的過程中分享孩子的憂與喜。
對付挑食的孩子
期刊雜誌、兒童食物烹調書、計算機網頁、親朋好友等都有可能為你提供烹調方法或食譜,帶孩子到蔬菜店購買,這樣會刺激孩子對飯菜的興趣。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些烹調方法來,比如,醬蔬菜切成條或片,加到薄煎餅或鬆餅中,蘋果泥放到漢堡包和牛肉之間等。
如果孩子連續一周隻喜歡吃一種食品,那就隻能順應孩子。
不要給過分挑剔食物的孩子另做飯菜,不要讓孩子對他不喜歡的飯菜說三道四,要讓他明確知道影響家庭中其他人員進餐是絕對不允許的,隻要他這頓飯不吃,在下頓飯之前,不要讓他找到任何東西吃。
飯量小的和飯量大的孩子
孩子吃得過多,尤其是對那些過度肥胖或正在快速發胖的孩子,不要讓他吃糖或冰淇淋,也不能隻靠限製飲食來減肥,應該令其加強體育鍛煉,選擇幾種運動項目,家長也陪同一塊鍛煉。
孩子和成年人一樣,身高和體重都存在個體差異,不要一味攀比,隻要健康,發育正常就行了。
健康小檔案
幼兒食物須知:
不可太硬、太油、太鹹。
避免醃製食物,如臘味、腐乳、鹹菜等,切忌吃鹹魚。
避免濃味調味料,如咖喱、辣椒等。
要奠定不偏食的基礎,從小就每樣食物都要吃,倘若暫時不吃,可在數周後再嚐試。
讓孩子快樂地運動起來
快樂的親子遊戲
在孩子還沒有開始搭積木的時候,母親最好把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一塊塊問孩子:“找找看,哪一塊積木和媽媽手裏拿的一樣?”“那麼再找找和這一塊相同的,這一塊是三角形的!”讓孩子認識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
等孩子能夠毫無困難地找出相同形狀的積木後,再開始讓他模仿媽媽,搭起一座和媽媽搭出的一樣的積木房子。不要太在意孩子多搭了一個還是少搭了一個,讓他快樂地搭下去。
這是一個簡單的親子遊戲,這個遊戲在於使孩子了解各種形狀的名稱,同時也是訓練他的觀察力及構造力的遊戲。
親子遊戲可以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動都可以看作是親子遊戲,而科學的親子遊戲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能夠啟發孩子的智慧。這就要求遊戲活動既能夠利用和發揮孩子現有的能力,又能夠引導和發展他們新的能力。
家長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參與到遊戲當中。做親子遊戲不是上課,家長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畫腳,而應當是遊戲的參與者,並且跟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
遊戲的形式應該注重相互配合,家長能自然而然地引發孩子智能的發展。設計的遊戲應讓寶寶主動尋求家長的配合,這樣家長就能順理成章地教給寶寶一些知識和技巧。
遊戲的整個過程要能夠給孩子和家長雙方都帶來樂趣。要讓孩子在遊戲中體會到創造和成功的快樂,而家長則能夠體會到親子交流的幸福。
隻有特定的親子遊戲才適合於進行比賽,家長應學會更多的遊戲,並將具有特定功能的親子遊戲同日常的育兒生活相互交融起來,這樣就可以在豐富而快樂的育兒生活中,使寶寶的潛能不斷地開發出來。
遊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它既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生長,又可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還可以激發幼兒的良好情緒。而親子遊戲恰恰是兒童遊戲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家庭內成人與幼兒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
親子遊戲不僅有益於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密切親子關係,還有益於兒童各方麵的發展。而且,兒童會把在親子遊戲中獲得的對待物體的態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際交往中的態度、方式、方法遷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
那麼,如何開展親子遊戲,在遊戲中家長又應該注意哪些方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