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隻有夢想而不願為夢想付出努力、付諸行動,那麼,夢想也隻能停留在原處,終究沒有實現的那一天。
心靈追問:
我經常說空話嗎?為什麼說十個夢想不如一次實幹?
謊言如秋天的落葉
勞萊德修道院的範儒神父曾托付一幢小樓的主人高瑪,請他替特蕾莎修女在摩提吉附近找一個住處。但是房子很難找,尤其是在摩提吉附近找一處合適的房子,那就更難了。於是,特蕾莎修女隻好委婉地提出,能否暫且住在高瑪家,等找到住處後就立即搬出去。
高瑪並不十分情願,他說:“修女,你應該看見了,我家並不大,但人口不少。”
但高瑪的小女兒卻在一旁高聲說:“爸爸,樓上的兩個房間和閣樓不都是空著嗎?”
高瑪不免有些尷尬,最後,他不得不答應讓特蕾莎修女住下來。
小孩子的心地總是這麼善良。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謊言,隻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實話實說。我們可能會覺得例中的這個孩子很傻,連謊話都不會說,結果使父親這麼尷尬。不錯,比起這個孩子,我們的確“聰明”太多。不想去上課了就說:“老師,我今天有點不舒服。”因為貪玩沒有完成作業就說:“老師,昨天家裏有點事兒,所以……”不敢給爸爸媽媽看糟糕的成績就說:“我們的成績還沒有出來。”……我們還不如孩子們明白道理。要知道,試圖用謊言掩蓋事實是徒勞無功的,因為謊言總有被戳穿的那一天。
牧羊人把所有的羊都叫到小屋裏。可是有一隻小羊正在吃草,一直不肯進來,牧羊人就丟了一塊石頭過去,結果石頭正中其犄角,把犄角打斷了。牧羊人隻好拜托小羊,不要把這件事告訴主人,這時小羊說:“即使我不說,也隱瞞不了的。我的犄角斷了是任何人都看得到的。”
撒謊是隱瞞不了事實的,大家可以想象小羊即使按照牧羊人說的去做,主人會相信嗎?即使僥幸蒙過一時,遲早也會被發現,主人隻會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而這是最可怕的。
一個人撒謊時,他也許忘記了,還有事實這一關需要過。
誠實是衡量人品行是否高尚的一把尺子,這把尺子適用於所有人。
一天,年邁的猴王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說:“我剛才隨手從一棵李子樹上摘了三個李子,其中有一個是甜的。現在你們每人挑一個吃,誰吃到的那個是甜的,誰就繼承我的王位。”
三個兒子覺得這樣很公平,於是一致同意了猴王的決定。它們每人都從猴王手裏拿過來一個李子,塞進了嘴裏。
“父王,我這個是甜的!”大兒子驚喜地說。
“父王,我這個才是甜的!”二兒子爭辯道。
“是嗎?你們兩個吃的都是甜的?”猴王問道。
“是的,父王,我敢發誓我吃的才是那個甜李子。”大兒子和二兒子異口同聲地說。
“那麼你呢?”猴王問小兒子。
“父王,我吃的這個李子又苦又澀,王位就給哥哥們吧。”小兒子輕聲地說。
“不,孩子,我決定把王位傳給你,因為你是個誠實的人!”
原來,那三個李子都是又苦又澀的。猴王早已品嚐過,隻不過想借此來判斷三個兒子的品性如何。結果,小兒子說了實話,而大兒子、二兒子明知所吃的李子又苦又澀,但為了得到王位,便欺騙猴王說自己所吃的李子是甜的,卻沒料到聰明反被聰明誤,王位最終屬於了誠實的小兒子。
海涅說:“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誠實是做人的根本,誠實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要想獲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我們就得先做到誠實,因為欺騙別人的人最終會欺騙自己。故事中猴王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心靈追問:
為什麼說謊言如秋天的落葉?如果我習慣說謊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撒謊呢?這些撒謊的人欺騙的是別人還是自己?
光明清澈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