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與道家》

初版時間:1968年

初版出版社:老古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推薦版本:複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版

內容概述:魏晉以降,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並稱顯學。它們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收,融通變易,爭雄於世,從各個方麵推進了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禪宗與道家》原名《禪與道概論》,是以專題研究的方式,係統闡述禪宗與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響的著作。全書分為兩編,上編為“禪宗與佛學”,對佛教產生的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禪宗的傳承,奠定後世禪宗思想基礎的六祖慧能的事跡,禪宗的語錄、公案、機鋒和棒喝,參禪的方法,禪學與理學的關係,禪宗對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影響,以及聞名遐邇的叢林製度等,作了精湛的論述。下編為“道家與道教”,對隱士和方士的由來,養神、服氣、餌藥、祀禱的派分,老莊之學,齊燕之風,陰陽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與演化,以及道家與道教對古代天文、曆算、地理(堪輿)、物理、化學、醫藥等自然科學的貢獻等,作了深有見地的剖析。

地位與影響:本書文字淺顯,說理透徹。在禪宗部分,南老從佛教在印度的產生說起,說到在中國的流傳;在道家部分,從道家說到道教。內容多而廣,又不顯得繁。如果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看看這部書。

◆《金剛經說什麼》

初版時間:1992年

初版出版社:老古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推薦版本:複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版

內容概述: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的講記。《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它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名中的“蜜”,一作“密”),由姚秦鳩摩羅什於弘始六年(404年)譯出。問世之後,即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纂要、注解、夾頌、宣演、義記、采微、集解、科釋、宗通、決疑、大意、直說等各種注疏達一百多種。經中主要論述了“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一切現象“性空幻有”的理論。南懷瑾先生依據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然後逐品作了講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頌作總結,以闡發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剛經》中的疑難之處,於中剖析得淋漓盡致。

地位與影響: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很大的一部佛經。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超越了一切宗教,又包含了一切宗教,不局限於佛教的範圍。千餘年來,無數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道,金剛經的奧秘何在?南懷瑾先生在《金剛經說甚麼》中指出:此經的重點在善護念,這是由凡夫到成道之路,聖人和凡夫同一個修持的方法。護什麼念?學佛就是證道,一切佛所證的,那個最高的境界叫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圓滿,不生也不死,不來也不去,永遠是清淨。怎樣護念?應無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是保持內心平靜的這一念。縱然在動亂中,也在清淨,如如不動。

◆《圓覺經略說》

初版時間:1992年

初版出版社:老古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推薦版本:複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版

內容概述:《圓覺經》是了義經,是唐代華嚴宗奉習的一部重要經典。全稱《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由唐代佛陀多羅譯出。經文文字優美,讀來真是一大享受。經中以佛應文殊師利等十二位菩薩之請,以說法的方式,論述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的理論,以及“修止”、“修觀”、“修禪”的修行方法。唐代華嚴宗五祖宗密說,他“禪遇南宗,教逢《圓覺》”,就是因讀《圓覺經》而悟教理的。之後,他撰寫了《圓覺經大疏》、《圓覺經大疏鈔》、《圓覺經道場修證儀》等著作,以弘揚《圓覺經》,《圓覺經》因此而馳名佛教界。南懷瑾先生在《圓覺經略說》中將如何明心見性,如何修止、修觀和修禪那的重點一一提示清楚。南懷瑾先生在講解佛經時,常常列舉大量的例子來說明道理。在《圓覺經略說》中,講到見地、修證、行願都詳細舉例說明。很多例子就是南懷瑾先生自身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