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與影響:南懷瑾先生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對《圓覺經》的原文進行了逐句、逐段的講解,變艱澀為流暢,化深奧為通俗,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部經透過南懷瑾先生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初學者而言,淺顯易懂,沒有文字上的障礙;對於有心習禪或參研佛法者而言,書中有多處如何明心見性的明白指示;至於修行上的諸多問題,如修止、修觀、修禪那,亦作了原則性的重點提示。
◆《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初版時間:1986年
初版出版社:老古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推薦版本:複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版
內容概述:本書是南懷瑾先生關於《普賢行願品》的講記。《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它原是唐代般若譯的《華嚴經》四十卷中的最後一卷。因其“文理俱優”、“切於日用”(明代智旭語),譯出後不久,便獨成一經,廣為流布。經中主要講述了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佛教寺院中每日引磬唱誦的《普賢菩薩十大願》即源於此。南懷瑾先生以通俗的口語,對該經的宗趣大意,特別是一般人不易讀懂的偈頌作了別開生麵的講解,書後並附普賢菩薩相關經文及諸佛菩薩行願。書名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願”而言的。
地位與影響:南懷瑾先生在書中指出:行願是修學一切佛法的基礎。一個學佛者必須把信念建立在普賢菩薩般的大行大願上,才能突破來自多生累劫的罪障惡業,成就菩提道果。他在書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密義,公開了普賢行願的修持法門。將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內義闡述無遺,尤其將普賢行願的修持法門直述公開,顯密融通,是曆來講解此經所未曾有的。
◆《如何修證佛法》
初版時間:1989年
初版出版社:老古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推薦版本:複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版
內容概述:南懷瑾先生在台北時,曾以“如何修證佛法”為主題,對學生開設係列講座,前後凡二十八次。本書即是一位禪定師的聽課筆記,配合錄音整理而成。佛教將“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稱之為“三學”,認為一切法門盡攝於此,應當精勤修學。這中間,戒、定屬於修行實踐,慧屬於教理思維。南懷瑾先生以“見”(見地)、“修”(修證)、“行”(行願)為重點,以《楞嚴經》、《法華經》、《增一阿含經》、《起世經》、《華嚴經》、《瑜伽師地論》、《現觀莊嚴論》、《宗鏡錄》、《指月錄》、《密宗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等佛典為依據,對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簡潔明了的闡述,提出學佛修行須依持三個綱要。既有要點提示,又有例證說明。
地位與影響:《如何修證佛法》是南懷瑾先生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對學佛修證的實際步驟有精辟的講解及具體的指引,對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覺的錯誤都一一糾正,是絕對的過來人語。本書問世以後,不僅在海峽兩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且被譯成英文,流傳於西方國家。
◆《藥師經的濟世觀》
初版時間:1995年
初版出版社:老古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推薦版本:複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內容概述:此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藥師經》的講記。《藥師經》是中國佛教宗派中顯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經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它的譯本有三個:一是隋代達摩笈多譯的《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二是唐代玄奘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三是唐代義淨譯的《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一卷。通常說的《藥師經》,是指玄奘的譯本而言。經中主要論述了藥師佛為利益眾生而發的“十二大願”。南懷瑾先生聯係人生經曆和世間萬象,對佛教曆來倡導的濟世利民的思想作了深入細微的闡述。
地位與影響:《藥師經》是一部通俗但並不易懂的佛經。南懷瑾先生在《藥師經的濟世觀》中點明:藥師佛十二大願是此經重點,顯示了救人濟世的大乘精神的偉大。讀者把握了這個重點再讀《藥師經》就容易讀懂了。在《藥師經的濟世觀》中,南懷瑾先生往往以親生經曆舉例,融會經義來講解,因而即使深入到極細微處,讀者也必能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