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候選人的產生(2)(1 / 1)

閉門初選則隻允許事先登記成為本黨黨員的選民參加。有二十個州以及首都華盛頓采取的都是閉門初選的做法。這種做法在最近這些年來不斷受到批評,不僅因為無黨派選民在初選日沒有地方去投票,而且也因為閉門選出來的候選人通常比較傾向於本黨內極端的一翼,在日後的全國大選中不容易爭取到多數選票。

從投票方式來看,則有秘密投票初選和基層黨團會議兩種。

秘密投票的方法很簡單。到選舉那天,選民到投票站區給自己的候選人投下一票就是。黨團會議則是一種從更早的時候遺留下來的比較複雜的方式。在采取這種辦法的州裏,兩黨通過自己的基層組織“Caucus”--中文最準確的翻譯大概應該是“支部”--來投票,各個支部再分別將選票投個本支部選出的候選人。投票站根據選區設在區內的某個公共場所,比如學校、圖書館、體育俱樂部這類可以容納許多人的地方,有些票站甚至設在私人家裏。

以在不到三百萬人口的愛荷華州為例,全州一共有一千七百八十一個選區。有許多票站中參加投票的隻有幾十人。參加同一票站投票的人是鄰居,許多人相互之間也認識。共和黨的投票方式比較簡單。晚上七點,各個支部開始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就算贏得了這個支部的選票。民主黨的方式比較複雜。晚上六點半,支部票站開門,整七點關門。在每個票站內,都會有各個競選人自己的角落。七點一到,每個選民就走到自己支持的那位競選人的地點。因此,每個人的投票都是公開的。在第一輪“站隊”之後,凡是沒有得到百分之十五的選票的競選人都被刷下。勝出的競選人的支持者立即到被刷下的競選人的支持者那裏,為自己一方拉票。經過半個小時之後,選民重新站隊,選出一位他們支持的人。最後,一千七百多個選區中兩黨各自根據各個票站的統計,排列出勝利者的名次。

無論是采用秘密投票還是黨團會議的方法,選舉也是間接而不是直接的。選民投票選出參加黨代會的代表,這些代表(delegates)從一開始就表明了選舉的意向。在2008年,民主黨要選出四千零四十九名代表;共和黨則要選出兩千三百八十名代表。也就是說,民主黨的競選人必須贏得至少兩千零二十五個代表的支持才能獲得本黨提名;共和黨的競選人則需要以前一百九十一名。

除了愛荷華、新罕布什爾等少數幾個州在選舉年的一月份初選之外,絕大多數州都要等到二月份以後才拉開選舉的帷幕。這就有了所謂“超級星期二”之說。選舉日多數都定在星期二。如果某一個星期二有大批的州進行初選,這天就會被稱作“超級星期二”。2004年的超級星期二是三月四日,2008年則是二月五日。在2008年的這天,民主黨百分之五十二、共和黨百分之四十一的代表要被選出來。

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在分配選票上有不同的規則。

民主黨的規定是,所有的代表名額是按照選民投票的比例來分配的。一個競選人隻要得到百分之十五的選票就能夠獲得相應的代表額。因此,競選人在一個州裏哪怕是輸給了對手,也並非全無斬獲。另外,民主黨內還有無需經過選舉的“超級代表”,他們包括民主黨高級領導人、國會議員、州長,以及其他一些要人。2008年,民主黨有差不多八百名“超級代表”。在競選人獲得選民支持的票數接近的情況下,這些“超級代表”就能起到關鍵作用。

共和黨的規矩在各個州不一樣。多數的州采取的是“贏者通吃”,也有少數州采用比例分成。共和黨也有一百多位類似於“超級代表”的人,雖然他們沒有采用同樣的稱呼。

對比兩黨的規則來看,“贏者通吃”的規矩能夠縮短競選的時間,盡快在黨內取得一致意見,令候選人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整合政策,準備大選的到來。而民主黨的辦法雖然比較能夠反映民意,但是在競選人力量不相上下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拖長競選時間,消耗競選資金,進而削弱未來的力量。

在初選過後,兩黨各自的候選人基本上就出台了。兩黨都會在八月份左右召開本黨的代表大會,在會上正式提名初選中獲得勝利的競選人為本黨的總統候選人。而這位候選人最晚在這個時候也會公布他的副總統人選。這種黨代會基本上就是個形式。不過,如果初選完了還沒有哪個競選人在黨內取得了大多數(這種情況在有三名以上的候選人的時候很可能發生),那麼黨內就要協商,競選人之間也要作交易。這種情況下召開的黨代會被稱為“協調大會”(brokeredconvention)。1948年共和黨的杜威與1952年民主黨的史蒂文森都是這樣選出來的。

黨代會過後,兩黨對峙的總統大選就正式緊鑼密鼓地開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