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選民資格的製度沿革(2)(1 / 2)

結果,傑克遜後來的發展讓親朋鄰裏大跌眼鏡。成年之後,傑克遜自學成才當了律師,搬到隔壁的田納西州從業,並且從那裏被選進了國會當議員。在一八一二年英美戰爭中,傑克遜從軍,並領導軍隊在新奧爾良地區打敗英軍,成為當年受人崇拜的民族英雄。在軍隊裏,由於倔強、頑強、勇敢,他被部下送了個“老胡桃”外號。

所以不奇怪的是,從政治哲學上來說,傑克遜代表的是美國政治中的平民主義傾向。他相信,每個男性公民都應該有同樣的投票權利。而他的基本選民,不是東部原來的十三個殖民地中的商人或者是種植園主,而是大批勇於到西部的新邊疆去冒險或者是剛到美國不久的移民。在傑克遜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各個州紛紛取消了對財產和文化水平的選舉權限製。

但是,大多數的成年人--黑人男性公民和婦女--仍然沒有選舉權。1861至1865年,代表北方自由州的聯邦政府與分裂出去的蓄奴州組成的南部聯盟之間進行了一場慘烈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雙方死亡的軍人超過了六十二萬,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的死亡人數還要多出十幾萬。戰爭以南方的失敗告終。

南北戰爭之後,黑人奴隸獲得了自由,也獲得了公民權。但是,這投票權該怎麼處理,聯邦政府和國會卻頗為花費了一番腦筋。當時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是否從原則上同意給黑人以選舉權,這點北方的廢奴主義者們早就有共識。問題是,南部聯盟的白人已經宣布脫離聯邦政府獨立,這樣也就放棄了自己的公民權。在內戰的後期,林肯總統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在戰爭結束後,如果通過法律的程序將南部的人民重新接納為聯邦公民,而不是對他們采取報複或者別的壓迫手段。

1965年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廢除了奴隸製,1866年提出的第十四條修正案保證所有公民的生命和財產不經過法律程序不得被剝奪,同時規定如果男性公民選舉權受到限製的話,決定這個州眾議員名額的選民數量就要被削減。但是,隻是到了1870年,也就是內戰過後的五年,美國才以聯邦憲法的形式在第十五條修正案中規定“公民的選舉權,不得因為種族、膚色,或者曾經是奴隸而被聯邦或者州加以否定或剝奪。”

在黑人剛剛獲得公民權的頭幾年裏麵,南部聯盟大批堅持種族主義或者分裂立場的人不肯重新宣誓效忠聯邦,因此也失去了投票資格。在這段時期中,在南部各州有一批黑人被選入政府和國會。比如,從1870到1897年,黑人占人口百分之五十九的南卡羅來納州選出了八位黑人眾議員,黑人占百分之五十四的密西西比州甚至選出過兩位黑人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