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晚六時,全體戰士從駐地出發直奔半截溝後崗,六師長率一個班在崗梁上布下警戒打阻擊。張連長率領60名紅軍戰士下了崗梁,直奔西南鴨綠江邊“孤山”,然後由孤山迂回到西南角學校處。夜九時,戰士們從敵人薄弱區學校牆豁口處衝進村,中央突破,兵分兩路,兩麵開花:一路由張連長率領直奔北門炮樓,機槍手抱著機槍向炮樓垛口猛掃,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勇敢頑強地向前延伸,手榴彈和步槍子彈象暴風驟雨般傾瀉到敵人陣地上,敵人炮樓煙火四起,陣地完全被濃煙籠罩變成一片火海,有4名偽警察中彈,屍體從垛口栽歪下來;另一路由樸連長率領直插東門,於警察署門前支上機槍,密集的機槍和排槍子彈,向警察署和東炮台猛射,僅20分鍾的火力襲擊,即把敵人工事及火力點打得七零八落。在縱深戰鬥中,戰士們衝向那裏,機槍火力就支援到那裏,整個戰鬥激戰40分鍾,終於使敵人繳械投降。這次戰鬥,打死偽警察4名,俘虜10名,擊斃一名自衛團長,繳獲步槍15支,子彈10箱,另外還繳獲敵人軍用白麵200餘袋。
戰鬥結束,張連長布下警戒哨,就地埋鍋做飯,休息半小時。警衛連僅有二名朝鮮族女紅軍,她們走門串戶,進行抗日宣傳,同時檢查紅軍紀律(後來發現一名紅軍戰士拿走老百姓一隻金鎦子,為了嚴明紀律,師部在天橋溝密營開了會,把這個戰士槍斃了!)飯後,司號員吹響撤退號,抗聯戰士押著俘虜,動員150多名老鄉背著200餘袋白麵,送到天橋溝密林處,這些白麵足夠六師一冬的給養。送給養的鄉親們臨別時,六師長講了話,他說:“我們紅軍主張抗日,是仁義之師。亡國奴不如喪家之犬,大家要團結一心,共同抗日,把日本強盜趕出中國去。”最後,他斬釘截鐵地說:“對暗通鬼子破壞抗日的,我們紅軍決不留情,堅決鎮壓……”。
這次戰鬥是對日本侵略者1938年春季大討伐的一次嚴重打擊,也是我縣抗日鬥爭史上光輝的一頁。
半截溝戰鬥的勝利大振民心,天橋溝附近村屯,有40多名青壯年參加了抗日聯軍。
六、橫山諸戰鬥
1937年是抗日戰爭高潮時期,為了配合抗聯一軍西征打通與熱河一帶八路軍的聯係,二軍四、六師於撫鬆、臨江、長白一帶主動出擊牽製敵人。繼之,六師揮師東進插入敵後,深入長白縣橫山森林采伐區及鴨綠江兩岸,運用遊擊戰術,頻繁襲擊敵人據點。因此,這一帶成為敵、我圍剿的重要戰略地區,不斷地出現拉據戰。
搬崗房子遭遇戰
搬崗房子,是軲轆馬運材小鐵道中途站的木把工房子,北離韓家溝(橫山)五華裏,南距四終點六華裏,一條運材小鐵道沿崗梁向南延伸。每到運材季節木廠子包辦人即租用偽森林警察大隊長馬金鬥和中隊長崔子俊(崔瞎子)的幾十匹馬拉車搬崗。這裏住著200多名推車工人,工房子和偽小隊部營房,皆是霸王圈式地窨子,高明混二旅的巡邏兵經常到這裏駐防。
1937年5月中旬,六師悄悄摸進橫山小寶溝木把房子籌集給養後,動員了木把王世舉、孫成玉等38人背著糧食,黃煙、食鹽爬過小寶溝後崗,到達紅頭山東麓高力溝子鬆樹泊子,搭起帳逢宿營。為了在木廠子解決給養和擴軍,師部決定出擊搬崗房子。
5月17日晚,六師主力帶領王世舉等38名背給養的木把工人,穿過密林,到達高力溝門前山潛伏起來。當日晚,師部派二名抗聯戰士悄悄摸進搬崗房子偵察敵情,結果營房沒有駐軍。5月18日夜幕降臨,師部下達戰鬥命令,如果沒有意外情況不準鳴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速戰速決,戰士們旋即沿十九道溝河南下,從龍泉閘東進,迎著夜霧,爬過重疊山嶺,來到四終點平崗,偷偷卡斷敵人電話線,選擇“大彎橋”木把房子殘垣斷壁處有力地形,布下了防線。當尖兵排摸到搬崗房子時,偽軍小隊部營房吊燈明亮,以駐上了偽軍。恰巧一名偽軍出來小便,吳排長猛撲過去,掐住偽軍脖頸,咀塞毛巾,拖到隱蔽處審問,方知駐防的是混二旅步兵團二連一排的巡邏兵。師部根據突變的情況,命令吳排長強攻偽軍營房,同時派二名抗聯戰士摸進木把房子,通知工人不要驚慌,趴在炕沿下躲避流彈。於是,六師發起攻擊,七挺機槍和排槍向偽軍營房猛烈開火,吳排長率戰士們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繳槍不殺!”衝上去。這些偽軍多數是土匪出身,十分頑固,他們把屋內掛著的七盞吊燈全部打滅,孤守待援,向外打著冷槍報警。吳排長奮勇當先竄上霸王圈房頂,從天窗氣眼向屋裏甩起手榴彈,炸得敵人鬼哭狼嚎,狡猾的敵人拒不投降,在陰暗處朝天窗氣眼瘋狂還擊,負隅頑抗,雙方火力相持不下,激烈的槍聲和爆炸聲響徹山穀。北部崗下韓家溝偽警察大隊部聽到槍聲後,中隊長崔子俊(崔瞎子)立即率討伐隊趕來增援,師部摸不清敵增兵力,隻好下令撤出陣地。由於隨軍參戰20餘名女戰士撤退較慢,有一名姓金的女戰士身負重傷,爬到大彎橋西山坡壯烈犧牲了。慘無人道的偽討伐隊趕到此處,將女戰士亂刀穿屍,慘暴難睹!
後來,師部派戰士去密秘收回屍體,掩埋屍體時,戰士們無不痛苦流淚!這位紅軍女戰士英勇犧牲的噩耗傳到密營時,全體指戰員肅立默哀,揮拳高呼:“我們要以血還血,為死難烈士報仇”!“我們一定要和敵人清算這筆血債”!
三終點戰鬥
1937年前後,橫山一帶駐紮不少偽軍和討伐隊。韓家溝(橫山)乃是馬金鬥森林警察大隊部,混二旅何營長駐紮在二十道溝,騎兵團駐在六終點,他們犬牙交錯,各霸一方,互不服氣,各自為政。
混成二旅高明旅長,50多歲,原當過張學良的副官。高明投降日寇後,被關東軍“討伐”總司令官三木嚐識重用,委任他為滿軍混成二旅少將旅長,率部隊開赴長白縣,專門圍剿抗日聯軍。為了顯示軍威,他與馬金鬥森林警察隊分庭抗禮,親率1000餘名討伐隊士兵到韓家溝打抗聯。6月10日駐紮二十道溝排臥子,6月11日淩晨向韓家溝進發。
六師偵察敵情後,6月10日晚,四、六師抗聯戰士們越過龍泉閘,衝進茫茫林海,到達三終點北山小鐵道兩側密林中潛伏起來。6月11日拂曉,戰士們動員推車工人把空車盤子抬到破工房殘垣斷壁處,四師和六師七、八團埋伏在鐵路東西兩側樹叢中,指揮部設在北坡“新壩埂”。四、六師布下口袋陣,等待敵人鑽進羅網。
偽高明旅長得到小寶溝工房子坐探馬金翠的情報(此人係討伐隊特務,在工房偽裝勤雜),唯恐中途遭到伏擊,為此把隊伍拉開距離,他坐後督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並事先派騎兵團一連張廣鑒排長率尖兵排作先導,邊走邊射擊,以防中途遭亂。早晨九時左右,尖兵排到達三終點。疲憊不堪的偽軍架起槍,原地休息,等待後續部隊。師部原定把尖兵排放過去,攔腰切斷打主力,使敵人鞭長莫及,首尾難顧。不料八團一名戰士為了給搬崗房子戰鬥中犧牲的女戰士報仇,冒然開了槍,結果暴露了目標。為此師部隻好下達攻擊命令,機槍與步槍的交叉火力網象暴風驟雨,敵人完全淹沒在彈雨煙海中。善於近戰、夜戰的四師和
六師七、八團戰士,從兩翼包抄過來,攻勢凶猛,敵人驚疑飛兵天降,措手不及。一陣短兵相接,擊斃張廣鑒排長等8名敵人,其餘敵人見大勢已去,舉槍跪倒,哀稱:“紅軍大人饒命!”,乖乖地全部繳械投降。混二旅尖兵排被殲,敵軍已成無頭之蛇,處於一片混亂,難以相顧。尾部敵高明旅長,聽到槍聲四起,見事不妙,轉頭向二十道溝潰逃。旅長敗陣,小兵四散,個個嚇得魂不附體,有的棄槍,有的鑽進樹叢,有的脫下皮鞋光腳跑,騎兵團的周連長(一隻眼)脫下軍裝逃回二十道溝鐵道頭(後被革職)……七、八團抗聯戰士,尾隨猛追,一直追過二終點小壩埂工房子才收兵。
六師凱旋回到高力溝子密營,立即派便衣戰士到小寶溝木把房逮捕了坐探馬金翠,用繩索勒死在臭李子樹下。
三終點伏擊戰,擊斃8名偽軍,俘虜10餘名,大傷了討伐隊的銳氣。從此,高明旅一擊不振,再不敢冒然向橫山討伐。戰後,混二旅在三終點鐵道西側崗梁,為陣亡的張廣鑒等8人豎了一座木碑。木把工人把“三終點”戰跡地稱作“狼牙道”,並氣憤地在木碑一側寫上:“看誰再敢來闖狼牙道!”
三終點戰鬥,抗聯軍威大震,樂得橫山木把工人奔走相告,拍手稱快,很多木把秘密投靠了抗聯,跟隨參加戰鬥的王世舉等38名背給養的木把工人,就有18名參了軍。
巧布篝火陣――設伏八號閘
二軍六師與二、四師聯合攻打了長白縣一麵水間山峰、轉戰?江返回橫山後,於1937年12月初在,長白縣橫山八號閘二十四道溝?子(群眾稱小林溝)運籌部署,以調虎離山之計,一舉全殲偽靖安軍一個中隊,成為正確運用遊擊戰術的戰例之一。
大溪部隊,群眾以為是日本討伐隊,其實是偽滿洲國軍。派到長白縣討伐的靖安軍八團,團長張兆,指導官是日本關東軍大
溪,這個團從中隊長到小隊長全是日本人。部下士兵大都從錦州、複縣、海城、蓋平招來的土匪和偽國高生,薪水很高,穿的都是黃呢子軍裝,佩帶綠領章,因為在軍裝袖頭上有塊紅布,所以老百姓叫他們“紅袖頭”,其正式旗手“靖安軍”。這夥日偽混合團在長白縣耀武揚威,為非作歹,*燒殺,無惡不做。每個士兵都是雙套家夥,一支長槍,一支短槍,團裏還配有輕重機槍和迫擊炮,火力很強。因為靖安軍常年在山裏討伐,士兵屁股上都吊著一張獾子皮(或麅子皮),搜山追擊時,累了可以就地休息,起來可以立刻作戰。1937年12月初,靖安軍得到六師從?江返回長白橫山的情報,立刻集結1000多人(包括背給養民夫五百餘人)殺向韓家溝,拉開大網搜山,結果枉費心機,抗聯紅軍蹤影皆無。於是,指導官大溪命令韓家溝木廠子打十五個車底(準備六~八米長十五輛軲轆馬空車),士兵們坐上軲轆馬,連夜趕回二十道溝。當天晚間八時左右,軲轆馬開到長橋與三終點附近時,尖兵發現西崗梁密林中燃起十八堆篝火,大溪馬上讓木把工人打滑杠刹住車,率部迂回包圍,形成一個大包圍圈,張開大網,隻等佛曉天亮把抗聯一網打盡。其實,這是六師布下的以假亂真誘敵上鉤的“篝火陣”。原來六師早以得到了靖安軍夜晚乘車下山的情報,師部準確判斷了敵人的意圖,故意在鐵道旁燃起篝火,布下疑陣,引敵上鉤。果然不出所料,靖安軍到底上了圈套。
六師布陣很有章法,在三終點布下“篝火陣”之後,六師長率主力早以插到八號閘二十四道溝溝?子,選擇有利地形,扒開雪甕子,用槍把子拍好雪牆搭好掩體,埋伏在坡口雪窩裏,準備迎接來犯之敵。為了防止意外,他們行軍中派人輪流在尾後邊走邊用樹枝掃掉腳印子。同時,師部還在火堆南側布下一個排牽引敵人上鉤。
當靖安軍對火堆布下三道包圍網後,南側抗聯潛伏排向敵人猛烈開了火。爭搶頭功的中隊長小林一雄上尉,自吹夜戰有方,便冒然率一個中隊匆忙殺來。我軍潛伏排邊打邊撤牽著敵人鼻子,?著插襠深大雪,沿二十一道溝崗梁,向二十四道溝引進。當潛伏排把敵人引進溝?子坡口我軍伏擊圈時,六師長立即發出攻擊信號,七、八團四麵合圍,七挺機槍對敵猛掃,一排排子彈潑水般地射向敵群,戰士們投出一枚枚手榴彈,冰雹似地在敵陣炸開了花,炸得敵兵血肉橫飛,躺倒一片。激戰半小時,把小林中隊70名士兵全部殲滅在溝?裏,敵中隊長小林一雄上尉,也被我軍擊斃。戰鬥結束後,戰士們不顧寒冷擁抱著,歡笑著,同時稱讚以假亂真的“篝火陣”布置的巧妙,大家歡欣跳躍著慶祝這次伏擊戰的勝利。
後來,日寇在二十四道溝?子,偷偷為陣亡的小林一雄豎了一座木碑,並強行把這條山溝改為“小林溝”。
東北解放後,橫山伐木工人,氣憤地掄起大斧,把木碑劈成碎片燒了火,把山溝重新改名為“紅旗溝”。
七、鯉明水伏擊戰
1937年2月20日,六師攻打了十三道溝桃泉裏後,為了避開敵人的主力,向鯉明水挺進。2月25日到達大湖東15裏左右一麵水部落宿營(即“高力泵”,意思是高力堡子,十五、六戶)。這裏是伐木區,沿鯉明水河畔除了幾座木把房子外,大都是朝鮮族開拓團的移民散居戶,橫貫東南走向的鯉明水附近,是一片高丘嶺地帶,除一條運材爬力道處,完全是一片繁茂叢生的鬆、樺混交林帶。
六師來到這裏後,正與在這活動的一軍二師相遇,於是六師長與二師負責人宋部長共同商討了聯合作戰計劃(宋部長,戰士們都叫他軍需部長,即二師組織科長宋茂璿。曹國安師長於1936年12月在七道溝犧牲後,二師臨時由宋茂璿負責。1937年5月,二軍政委魏拯民才派曹亞範任二師長),指揮部分析了敵情:駐二道崗偽軍距鯉明水較遠,估計27日才能到達,八道溝方向偽軍有可能提前趕到(因距鯉明水近)。果然不出所料,提前派到新房子去偵察的二名戰士,趕回指揮部報告說:駐八道溝奉天混成二旅李海成騎兵八團,由指揮官河田率領兩個步兵連啟程,電話命令新房子警察署長張慶山找百姓作向導,抓民夫送給養,估計26日能到鯉明水。二、六師指揮部根據偵察的敵情,針對八道溝方向來敵,作了戰鬥部署。
當時二軍六師參戰的有七團、八團、警衛連和機槍班近200人,一軍二師參戰的有八團四、五連近100人。主要軍事幹部:六師有七團金團長、八團長孫長祥,八團一連長武良本、八團一連指導員樸德山;一軍二師有八團薑團長(又名玄繼善)、八團政委趙忠才等。
26日淩晨,二、六師於鯉明水與富厚水(泥粒河)雙岔頭河畔開闊地構築工事。這天,北風呼嘯,天氣寒冷,山穀溝畔終年覆蓋的雪窩子有蹲襠深,戰士們用槍把拍打雪牆作掩體,緊張的備戰。指揮部為了迷惑敵人,還派一個班從一麵水部落開始,在雪窩中出一條人行道,直奔我軍戰場,以此作誘餌引誘敵人上鉤。聯合指揮部設在河畔的柞樹林中,六師七團和警衛連布署在鯉明水河畔左側,八團布署在指揮部前,靠八團的左翼,布署二師八團四、五連,鯉明水河北前方密林中,埋伏六師七團二連一個排,另外在前沿陣地河穀兩岸密林中,各自安排一個班,警戒八道溝方向來犯之敵。馬蹄形防線布署之後,指揮部命令戰士們,在雪牆掩體中警惕待命,撲捉戰機,準備把這股敵人消滅在峽穀兩岸之中。山裏奇冷,風大雪飄,戰士們一個個被凍得臉發紫,手變僵,饑腸轆轆,說話打哆嗉,後來,大家從背兜中取出凍得幫硬的飯團子,吃一口白雪,啃一口凍苞米餅子,有的戰士著急地說:“等半晌了,敵人不會來了吧?”有的說:“身子骨凍不僵就嚴陣已待,急什麼?”戰士們在雪壕中輾轉反側,等到下午五點,才見前方警戒哨打來旗語報警,此時,指戰員們振奮精神,如虎添翼,準備出擊迎敵。
原來混成二旅騎兵八團河田指導官,率兩個連200餘人從新房子出發,走出老林山穀要隘處,害怕中了紅軍的埋伏,邊走邊打槍,既進行火力偵察,又為自己壯膽。他們著沒膝大雪,拖著疲乏不堪的步履,沿八道溝河叢林深處幾乎走了一整天,下午五點才到一麵水部落,當敵人發現雪蹤人行道,以為紅軍大部隊剛從這裏路過,於是河田帶領偽軍步紅軍腳蹤後塵,氣勢洶洶追來。我軍把尖兵排放過之後,指揮部立即發出攻擊信號,二、六師的機槍象開了鍋,把偽軍尖兵排全殲。二師四、五連迅速把兵力移到南側,把敵人攔腰掐尾包圍在爬力道開闊地帶,河北潛伏排也開了火,二·六師對敵腹背夾擊,鐵瓜手榴彈甩出去在敵群中爆炸,十餘挺機槍象潑水般射向敵群,打得敵人喪魂落魄,死傷大半,亂成一團,失去指揮,爭相逃命。這時,二師已插到敵人後邊,與六師結成對敵包圍圈,戰士們乘機展開政治攻勢,對敵喊起話來:“放下武器,繳槍不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對外,共同抗日!”“打倒日本鬼子,不當漢奸、亡國奴!”……頃刻,衝鋒號響徹山穀,二、六師戰士如同下山猛虎衝向敵群,展開驚心動魄的肉搏戰。由於偽軍疲憊不堪,有的手凍僵,有的連槍栓沒拉開,除逃跑幾十名外,其餘敵人全部繳戒投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