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框架下,我們就能夠分析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金融危機是突然的、係統性的金融係統崩潰,它帶來的是整體貨幣供給的大量萎縮。因為,貨幣供給不僅是由中央銀行確定的,也是由銀行體係所內生的。貨幣供給的萎縮會使得總需求曲線迅速左移,導致宏觀經濟的短期均衡點從圖2–1
中的點1
移動到了點2,造成資產價格的下降以及總產出的萎縮。這就是金融危機的本質,或者稱之為資產負債表的危機。
同時,我們還能根據這一框架分析各國金融救市措施所帶來的影響。金融救市的第一道措施是擴大貨幣發行,這相當於把左移的總需求曲線又部分地往右移。但是,它很難回到過去的水平,因為整個貨幣體係的貨幣供給量需要一定時間來形成。相比其他政策,這一政策的效率比較高,因為貨幣的供給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比較迅速地增加,這就使得均衡點由點2到了點3,造成了資產價格的上漲和總產出的部分擴張。
應對金融危機的另一個措施是財政政策。我們注意到,相對於貨幣政策而言,財政政策的效用來得比較慢。財政政策相當於在保持同樣的資產價格水平下,由政府主導推進總產出(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因為我們討論的是總需求約束的宏觀經濟,財政刺激提高了企業產能利用率,這使得總供給曲線右移,其均衡點也由點3
變到了點4。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討論當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經濟形勢。在受到金融危機衝擊後,數量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已經比較迅速地發揮了作用,所以,全球資產價格上升,這是由於總需求曲線迅速外移所造成的。但是,全球經濟的參與者仍然在等待財政政策的發力,所以,我們當前所看到的是資產價格迅速上漲,而產出的上漲並不太明顯。在這種形勢下,確實有人擔心泡沫是否形成,是否隻是出現了資產價格的空漲而產出不漲。就全球範圍而論,我們認為,得出這一結論為時過早,因為金融救市的財政政策還沒有完全發力。待財政政策發力之後,它會使得供給曲線往右移,這一右移的曲線會使得資產價格略有下降。因為給定同樣的貨幣供應量,將會用於產品交易,所以資產價格有向下走的壓力,但產出會往上走,這也就是從點3
變到點4
的過程。
總結上述理論分析,我們認為,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是資產價格的迅速下降和產出的下降,而金融救市的第一步是恢複資產價格,讓資產價格上升,從而帶動產出的部分上漲;第二步是財政政策的出現以及各種實體經濟的調整到位,它會使得給定同樣的貨幣發行時,資產價格有所下降,但是實體經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