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泡沫是全球經濟回暖的必修課(1 / 2)

全球資產價格都在暴漲,部分市場的情況以泡沫來形容也不為過。我們認為,資產價格的暴漲乃至泡沫是實體經濟恢複的必經階段和必修課。這是金融危機與財政刺激、金融救市政策的性質所決定的,是市場恐慌之後貨幣政策效力先行而財政政策效力滯後所導致的特有現象。宏觀經濟學需要新的分析框架才能理解這一現象。至於中國經濟,其V型反彈的態勢已經形成,在此過程中,資產價格的上漲不可避免,需要合理應對,但不必過分緊張,而中國下一步政策的重中之重是誘導出更多民間投資,接續政府主導的各種救市措施。

2009

年上半年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已基本出齊,對此,各方議論紛紛,學術界、政策界和企業界都在認真分析。分析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第一,中國經濟是否進入了V形反彈通道,經濟的恢複是否還會反複,會否進入W形下降通道;第二,中國資產市場,包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是否出現了泡沫,如果出現了泡沫,它是否正在妨礙行進中的實體經濟的反彈,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對此,我們必須進行係統的判斷。

引入資產價格的新宏觀經濟學分析框架

毫無疑問,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不明朗的背景是出現了非常特殊的世界金融危機,而這場危機又是百年罕見的世界性經濟事件,它不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衝擊,對經濟學,尤其是宏觀經濟學的分析,也帶來了相當的影響。為此,我們需要反思宏觀經濟學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傳統分析。對此進行係統的反思當然需要較長時間的討論,這有待於未來在這次世界金融危機塵埃落定之後再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在此,我們有必要根據已經掌握的信息和數據,提出一個初步的理論框架,並據此框架分析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中的種種現象。

注:圖中點1

是金融危機前的均衡點。

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貨幣供給迅速萎縮,均衡點是點2,資產價格大幅下降。

金融擴張政策效力較快,導致貨幣供給上升,資產價格上升到點3。財政刺激方案效力相對較慢,但是一旦發揮作用,國內生產總值上升,吸納部分流動性,導致資產價格回落到點4。

我們認為,傳統的宏觀經濟分析所缺失的是對資產價格的分析,而過分注重對產品價格的分析。實際上,在現代宏觀經濟中,資產價格對家庭的消費、企業的投資乃至金融機構的借貸都有直接的影響。對此,華爾街的投行經濟家已經意識到了,野村綜合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最近在《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展》一書中就明確提出了這一觀點。因此,我們必須將資產價格引入短期宏觀經濟分析的框架中。

資產價格對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麵。

首先,資產價格的上升對總產出有正麵的影響,二者之間存在正向關係。這類似於傳統宏觀經濟學中認為物價上漲在短期內對產出有正麵影響的理論,這一理論往往被歸納為“菲利普斯曲線”,所以,我們把資產價格與產出的這種關係稱為“擴展的菲利普斯曲線”,由於這是一個正向的關係,我們不妨稱之為“總供給曲線”(圖2–1)。

其次,另一條曲線是資產價格與總產出的負向關係,這條曲線來自於貨幣市場的運作。貨幣在我們的擴展框架中,不僅是產品交易的中介,也是資產市場交易的中介。給定同樣的貨幣供應量,當總產出上升時,它留給資產市場用於交易的貨幣量自然減少,資產價格就會下降。反之,當資產價格上升時,如果總貨幣量不變,這時留給產品市場交易的貨幣量就會下降,會導致產量下降,當然也會導致物價下降。我們在分析框架中,暫時把產品價格放在一邊,作為固定量不變,於是,就可以得到資產價格與產出的負向關係,這類似於傳統貨幣數量論所推導出來的產品價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反向關係,我們稱之為“廣義的貨幣數量論”,並將這條曲線稱之為“總需求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