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責任(3)(1 / 1)

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做什麼?需要我們做和國內改革緊密相關的兩件事情,但現在隻是在貿易領域推動人民幣結算,隻是皮毛。本質上需要做的兩件事情是:第一件,在國際上創造更多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讓養老退休金的投資者、國際保險金的管理者逐步把日元、歐元等等資產賣掉,換成人民幣投資在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裏,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創造越來越多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包括國債券,企業的股票、債券,到國際市場上發,讓國際投資者買。

當然這個過程要非常謹慎,為什麼要謹慎?因為一旦我們的資產由國際投資者持有的話,資產的質量、信息披露的質量就受到了國際的監督,一定要避免大起大落。如果今天外彙投資者大量購買某個企業的股票,明天又拋售,對這個股價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股價反過來又會影響企業經營,更不用說宏觀經濟的波動、彙率的波動。所以一定要創造穩健、嚴格監管的、高質量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中國自身的金融體製改革、資本市場的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盡到國際責任是緊密相關的,一定要把自己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工具的質量和穩健度大幅度提高,在國際上創造有質量、有吸引力、站得住腳、不會出現短期內大幅波動的金融資產,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第二件事情同樣重要,那就是當國際投資者把金融資產越來越多地轉換成人民幣的時候,必然是境內機構和家庭,或銀行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歐元、日元等等,一定是等價交換,不可能是免費地把人民幣資產送給國際投資者。這樣一來,我們手中的外彙儲備還會上升,怎麼辦?已經三萬多億了,已經管不過來了,已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了,怎麼辦?我們必然要走的道路,就是把外彙儲備交給企業,包括民營企業,也交給家庭,由企業和普通民眾出國投資,尤其是交給家庭出國投資。如果這個趨勢發展起來,一定要想方設法做到在境內,比如在北京、上海的一個商業銀行的分支點,客戶可以馬上讓業務員幫自己購買境外的股票或者其他金融產品。人民幣資產轉為美元或其他貨幣的資產,一定是這個過程,這件事情如果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人民幣國際化的對流和潮流。

人民幣國際化與其說是中國人的要求,不如說是國際社會的要求。國際社會需要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希望能夠提供大量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這個過程需要我們的人出國投資,嚴峻的挑戰是什麼?嚴峻的挑戰是,我們有沒有足夠的人才、足夠的機構,保證出國投資回報率超過外國人進入中國境內購買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的投資回報率。

隻有當前者超過後者時,人民幣國際化才真正能夠給中國經濟、中國百姓造福,這是美國人在美元國際化進程中長期能夠做到的。計算一下,在金融危機前美國人的出國投資回報率是遠遠超過我們的出國投資回報率的。

總之,中國要盡到國際責任,滿足國際社會金融穩定的需要,我們需要做的,其實還是做好自己的功課,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對我們大學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人才以後不僅在中國的金融界和企業裏要會運作,而且要會幫助中國的企業、百姓、家庭出國投資,得到非常高的回報率,可以打得過外國人到中國境內投資獲得的回報率,那時候中國才真正成為站得住的世界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