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使者之爭(2 / 3)

這樣做倒是得到了大王的肯定,甚至周扁興趣來了還提出了一些指導意見,比如,箭法第一要找規律,如射多遠的靶子用多大力道時,在什麼風向風速下需要什麼角度,如射移動靶時如何判斷自己射出去的箭的軌跡以及目標的軌跡以確保它們能在某一點上重合,再如自己在以什麼速度什麼方向下移動而射出去的箭會有什麼樣的軌跡落在什麼位置,總之一堆新名詞,害的大王解釋了半天樊餘才勉強聽懂了,雖然從沒見過大王射箭,但抱著對大王盲從的心裏,再加上不明覺厲的言辭,樊餘聽得那是連連點頭,似乎深有啟發。其實這些都是後世數學和力學的簡單理論,周扁恨不得都想講講數學和物理課了,不過想想還是算了,自己還流落他鄉,顯然提高身邊人的數學知識不是首要的,不過周扁自己也沒有注意到,一旁偷聽的蘇銳倒是眉頭緊鎖,一副深思的樣子。

然後第二,箭法還要找感覺,按照大王的說法,感覺是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東西,就是當你一看到目標,哪怕目標在移動,自己也在移動,但仍然能夠迅速的甚至是不假思索的就能找出射箭的力度角度和時機,然後一箭中的,並且感覺很難去尋找,或許你練了幾十年的箭,在射出箭矢之前仍然要想一想,哪怕那能百發百中,但也根本找不到那種所謂的感覺,那種不假思索便射出去的感。大王的話,樊餘絕對是信服的,於是樊餘想了想,感覺公孫或應該還是沒有找到感覺,顏高應該也沒有,至於養中橋,或許是有那麼一點感覺的,但是自己就差得遠了,完全沒有這個所謂的感覺。好在大王還說了,感覺這東西雖說很難尋找,但若是苦練,並且刻意的去感覺,還是希望蠻大的,所以樊餘聽了這話,頓時找到了方向,信心倍增。

最後大王還說了第三點,耐力和心性。如果滿足前兩點,則隻能算是一個優秀的弓箭手,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弓箭手,一般的弓箭手位於數千大軍之中,大家一起射擊,能射出二十輪便是強軍了,厲害的弓箭手距敵五十步外,前十箭能箭不虛發,再十箭能中一半,後十箭能中兩三箭便已不錯,休息片刻,再發十箭,能再中五箭的,便已能在軍中稱為善射者了,夠資格配兩個箭筒了,然後比善射者還厲害的就要稱為神弓手了,能立於高處,望見敵軍之中將校而誅殺之,便能影響一場戰局,如養中橋顏高便是如此。若要再厲害,則能在敵人射程之外,一箭誅殺敵首,或者於一場戰中射出百箭而殺五十人以上者,便是箭神,或許傳說中養由基便是如此。

在大王看來,耐力和心性的練法一樣,那就是保持一個姿勢長久不動,左手如托山嶽,右手如抱滿月,拉弓半個時辰,一個時辰,乃至數個時辰,而全身絲毫不動,不僅練了耐力,還磨練了心性,大王還提出了一種方法,那就是在左手弓身上吊一塊石頭,以增加練習難度。大王提出的練法給樊餘還有蘇銳都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樊餘等人深以為然,其實這就是後世狙擊手的練法,後世戰爭中一個合格的狙擊手能躲在掩體之中數天不動,就為了等一個合適的目標,那麼弓手便也能參照這個標準,以提升殺傷力。而這,也就是周扁所說的合格的弓箭手之如何煉成的了。

在花了近兩個時辰給樊餘講了自己的看法之後,口幹舌燥的周扁回房歇息去了,留下若有所思的樊餘和蘇銳二人低頭不語。

而就在周扁給樊餘講了這堆道理的第二天,周扁起床後在院子裏隨意走動時,便看見樊餘拉著一個一石的弓,弓身上吊著一塊石頭,紮著箭步,在那裏渾身打擺子似的發抖。周扁笑了笑沒有打擾,轉身繞過去了。

然後天天如此,每日裏上午周扁或者看洛陽文書,或者和樊餘一起練箭,下午看看書再練練箭,晚上跑跑步練下力氣,再聽聽寧越王孫滿彙報今日魏宮深處的戰況,這樣的日子極為充實和有趣。

時間眨眼間便到了四月底,天氣也漸漸的暖和了起來,脫去了厚厚的襖子,開始穿單衣了。

終於除了諸侯國使者之間的爭吵外,有了一些其他的消息傳來,而其中最重要、也最吸引人的,則是魏國的大軍即將班師回朝了。

從聽到這個消息到在公子昂那裏得到證實,隻用了不到一天的消息,因為在魏國上下看來,能在短短的半年之內,連敗天下三個大國,尤其其中還有傳統強國齊,這是一件十分值得慶祝和炫耀的事情,所以在年前魏侯輕車先回安邑之前,魏侯就已經開始在策劃一個盛大的大軍凱旋儀式了,而事實上,周扁等王室君臣所不知道的是,新年剛過完,魏都安邑便已經在為這個凱旋儀式做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