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使者之爭(3 / 3)

具體的細節周扁不得而知,但時間卻是十分清楚的,四月二十七,據說這是占卜得來的,但周扁相信這個日期必然還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恰恰選在了諸侯使者全部趕來的十幾天後,也就是他們爭吵正是高潮的時候,那麼魏侯的目的也就很明確了,那就是要用一個盛大的儀式,來彰顯軍威,彰顯魏國的強大,以震懾天下諸侯。

然後周扁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既然要震懾天下諸侯,為什麼不放在那個所謂的朝見天子大典之上,讓諸侯國君都親眼所見,而非大夫們回國轉達?寧越很好的解答了,如果在諸侯國君麵前耀武揚威,那就不是震懾,而是赤裸裸的挑恤了,別說去年未交戰的趙楚兩國,就連齊韓秦三國,都將受不了,說不定哪國國君一怒之下就要回國引兵來攻了。

這就是東周戰國,哪怕不像春秋那般重禮儀,國與國之間打交道的基本規矩還是在的。再如晉文公城濮之戰於踐土大會天下諸侯時,就也沒有選在大軍凱旋之時,可以想見,一心想要稱霸天下的魏侯,必然也是以晉文公為榜樣的。

所以對各諸侯國朝見天子時各自帶兵多少,也是這次諸侯使者們討論的重點。

不過作為周天子,周扁卻還是被邀請參加魏軍凱旋回朝的儀式,因為晉文公四月城濮之戰大勝,五月末大軍回朝時路過洛陽,便將俘虜的楚兵獻給了周天子,周天子也給了賞賜。一心效仿晉文公的魏侯又怎能不模仿呢?

所以,在四月二十一日的時候,公子昂便代表魏侯前來周天子行宮之中,表達了邀請之意,王室君臣自然答應。

史書記載,晉文公五年四月初四,晉國大軍在城濮大敗楚國左軍和右軍,逼迫中軍逃回楚國,四月八日班師回朝,五月十二日,晉文公把楚國的俘虜步兵一千人兵車一百乘獻給周襄王,五月十四日,周襄王設宴勸晉文公進酒,並賜給晉文公輅車儀仗、彤弓王箭、美酒勇士等。五月二十八日,王子虎代周襄王在踐土與天下諸侯簽下盟約,誓約共同襄助王室,互不傷害,史稱踐土之盟。

這些史實魏侯自然都是知道的,又怎能不效仿呢?於是,為替王室著想,連該由周天子賞下的輅車儀仗和彤弓王箭都已經替周天子準備好了,既然如此,周扁等人又如何能拒絕呢?

時間過得很快,一車車的儀仗等物被魏人陸續送來,擺在了周扁在魏宮之中的行宮裏,占用了極大的一個院子,望著那新漆好的亮堂堂的弓箭和車輛旗幟等,周扁知道,這些不過隻是在自己手中過一道而已。

不料在四月二十五日這天,魏宮之中卻是發生了一件事,以至於在以後的日子裏,天下大勢也隨之產生了一係列的變法,乃至於在事後周扁也感歎了一句,曆史終究還是走出了真實的軌跡,不過在當下這件事的影響卻不是很大,甚至除了讓魏侯心中有所不快外,對於魏侯的大計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那便是趙國使者跑了。

準確的說,是被楚國使者給氣跑的,起始自然是爭朝見天子第二位,然後相爭不下時,楚國使者便拿趙韓濁澤圍魏侯卻未能得勝,以及魏侯次年於懷地大敗趙國的事笑話趙國使者,趙國使者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了。

雖然暫時還不知道這趙國使者離去到底是自己真的被氣跑了,還是出自趙侯的授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趙侯絕對不會出現在了朝見天子的大典之上。

那麼楚國就自然成了第二位,對於這一點楚國使者還是很高興的,楚國不願與中原強國爭鋒,但對能重返中原炫耀一番還是很期待的。

魏侯自然心中不悅,一方麵是怒於趙國的不給麵子,另一方麵也是不待見楚國占了第二,作為中原諸侯,自然都是從心底看不上南蠻子的。

趙國使者跑了,安邑這邊該做的事還是得做,時間一晃而過,四月二十七日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