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魏都安邑(3 / 3)

爾後,兩人從行軍帳中出來後,公孫痤就上了魏侯的車架,幾千大軍彙集在一起,立即便開拔了。總之,公孫痤對魏侯是相當的恭敬,但對隊伍中的王室一幹人,根本就是視而不見,除了在鑽進行軍帳前遠遠的向這邊瞥了一眼之外,對於這所謂的天下共主周天子,根本就沒有任何表示。

在這片孕育了晉國和魏國的肥沃土地上,數千人的隊伍踏著冰雪,飛快的向西趕去,行了兩天路,終於在公孫痤接到魏侯的第三天,一座巨大的城市,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

直到此時,公孫痤一直都沒有主動與王室之人有過任何接觸。而就在周扁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派人主動與公孫痤接觸時,安邑,這座突然出現在視平線上的巨大城市,卻已經將他的注意力,給完全吸引了過去。

這座城市絕對可以稱的上是巨大,站在遠方的小山丘上向下望去,密密麻麻黑壓壓一片全是房屋,城外有高高的城牆圍繞著,而且這座城市和許多的古城一樣是南北長東西短,再仔細一看,還可以望見,這座城市中還有城牆,正中是一小塊正方形,從其中那些高大的殿堂來看應該是宮城了,其南邊還有一個稍大的正方形,其北邊有一道東西向的城牆,將整個安邑城分成了兩部分。

從觀感來看,這座城市的占地麵積已經超過了王都洛陽,不過周扁早已得知,齊國都城臨淄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城市,此外大梁城應該也比這安邑大,但目前還顯空曠,那麼此時望見這安邑城,卻不得不惹人一陣遐想,臨淄城該有多大呢?

隊伍絲毫沒停,哪怕是望見目的地,這些魏兵也絲毫沒有歡心雀躍,這倒是令周扁感到十分的意外,卻是不知魏軍的訓練是多麼的嚴酷,以至於連一些正常的人味都沒了。

一路走去,一路上,博學的寧越和多聞的王孫滿也一路向周扁將這安邑的曆史道來,原來這安邑曾是夏朝的國都,武王立國時將這片土地分給了自己的弟弟畢公高,建立了畢國,又因這片土地叫魏地,所以又叫魏國。這個魏國亡於晉獻公之手,之後晉獻公又將安邑封給了自己手下的大夫,同時也是畢公高的後人,畢萬。

這個時候的安邑便隻有城內那個小正方形那麼大。

畢萬的後人以地名為氏,所以也叫魏氏,他們也一直在晉國任職效力。到了晉文公重耳時,魏武子追隨重耳立下大功,便擴建了安邑城,也就是那個小方塊南邊的稍大一點的正方形。到了魏武子的孫子魏絳,魏氏實力進一步擴大,始列於六卿之一,魏絳又在原有的兩個正方形外擴建城了今天安邑的南城。

到了三家分晉之後,魏文侯便又修建了北城,這才形成了今天南北長的安邑城,當然,許多城牆一直在修補,倒也並不都是以前留下來的。同時,考慮到魏氏氏族數百年的經營,安邑城內擁擠不堪,魏文侯一度將國家中樞搬到了不遠處的恒水邑,但最終還是搬回了安邑。

同時,最早的安邑,那個正中的小正方形,已經不再有平民居住,全部都是魏宮了。

隊伍很快就進了安邑城,果然大街狹小,人群密集,觀察了好一會後,周扁才回過神來注意到,魏侯此次回朝,竟然沒有擺起依仗,隻靠士兵清道,一路穿過了幾道城門,才緩緩走入了魏宮之中。

這不是魏侯的風格啊,史傳這位魏惠王好大喜功,喜歡大排場,怎麼這會大敗三國得勝回朝,怎麼沒有夾道歡迎,沒有太子率群臣出門跪接呢?

“臣下以為,魏侯必有深意。”將自己的疑惑說出口後,寧越沉吟一番之後,說道。

“再看吧,魏侯絕不是低調的人。”

說這話,王室一幹人跟隨魏侯車架,進入了魏宮之中,到了這裏,馬車已不再讓行,巴寧將軍將周扁請下車後,便自顧著去安排周扁的三百隨從了。而周扁則按照巴寧傳的話,帶上幾名親近臣子和親衛,向魏侯追了過去。

“大王,這便是寡人的宮殿了,請!”魏侯略一伸手,點點頭後便當先向內走去,公孫痤和王錯慌忙緊緊追上,而聽聞魏侯相請,周扁也隻好一提衣裙,吊在後麵跟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