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洛陽城後,王孫滿的馬車又是一陣狂奔,帶起一片灰塵,和沿街的罵聲,馬車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了王宮之前。
進宮並沒有遇到什麼阻礙,片刻後,王孫滿便跪在了大殿之中,大王的麵前。
“大王,臣下未能完成王命。那城外的韓軍已然不見蹤影,隻剩下一座空營,而韓營中一片雜亂,許多帳篷都沒有收好留在了原地,可見韓軍離去匆匆。而臣下細心找了找,卻並沒發現任何可以說明韓軍為何離去以及去了哪兒的跡象。臣下想著韓軍不見蹤影乃是大事,便匆匆趕回來了。”
“滿大夫請起吧,這件事本王已經知道了,滿大夫就和諸位大臣一起論一論,韓軍這是想要如何?滿大夫還是先坐下來吧。”少年天子的聲音輕輕的響起。
王孫滿疑惑的抬起頭,果然看見大王麵色如常,臉上並沒有應該有的驚奇。並且這大殿中除了大王和自己以外,還有太師少師白圭等一幹大臣,二三十人都在,而自己剛剛匆匆跑進來時卻因為焦急並沒有注意到。
道聲謝後,王孫滿爬了起來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子,跪坐了下來。剛坐下,便又聽見大王的聲音響了起來。
“滿大夫,一刻鍾前,本王接到城外探子回報,說韓軍在天未亮前,突然四下出兵,在韓營外數裏之地內四處掃蕩,將我城外的探子幾乎全部抓住殺掉,隻有一名探子在樹上躲了過去,卻不敢跳下來,直到天亮後才大膽下了樹,卻發現韓軍已經全部退走,去韓營確認以後,便迅速跑了回來。本王得知消息後,便已知道滿大夫此去將會無功而返,但卻已來不及去追大夫回來。不知大夫在韓營裏都看到了些什麼?那探子著急回報,並未看清。”
原來竟是這樣,難怪殿中包括大王在內,眾臣臉上都沒有驚奇之色,原來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仔細回憶了一下後,王孫滿便開口了,“回大王,韓營之中的營帳有的東倒西歪,有的已經被放倒踩在了地上,還有的已經收了起來打包好,但是卻被隨意丟在地上並沒有帶走,灶台都已被推倒,有的灶台內還有餘溫,還有就是沒有見到帥帳,還留在營中的都是普通的營帳,嗯,也沒有見到兵器等遺留,糧草也被焚燒了,臣下到時剛剛被燒完。除此之外,便未能見到其他事項了。臣下也不知韓軍為何匆匆退去,難道是韓國被其他諸侯攻打?又或者韓國國內有變?”
聽見王孫滿的話,周扁點了點頭,韓軍雖然匆匆退去,但卻可以肯定還是有一定的組織性的,不然營火不會被撲滅,糧食不會被焚燒,甚至為了掩護大軍撤退,還派遣了小部隊大規模的搜查了一遍周室的探子,這是為了防止周室派兵追殺麼?而營帳沒有拆回去,隻能解釋為韓軍沒有更多的時間了。
但韓軍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又或者韓軍是否是真的退去呢?
“大王,雖然韓軍不在韓營之中,但這並不能說明韓軍已經撤退,還是轉移到了其他地方。我們還是得小心應對,待查明了之後再做下一步打算。”說話的是少師。
這時趙駢有些意見了,“少師大人,趙某以為,聽滿大夫所說,這韓軍連營帳都不要了,隻能說明韓軍乃是退兵,必然退出了我王畿之地,韓軍也不可能再回來攻打我洛陽了。”
“剛剛派出去的探子們都還沒有回報,如何能確定韓軍退兵?老夫以為,還是等探子回來後,才能確定。”少師給頂了回去。
眼見就要吵起來了,這時大王發話了,“趙卿家,少師說的有理,在沒得到進一步準確的消息前,我們不得以為韓軍退去,還是得小心守城,不得散發出韓軍退去的消息,以免引起城中騷亂。不過,韓軍確實不在營中,我們倒是得想一想韓軍為何匆匆離開軍營。”
“這並不難想,韓軍退去,或者是韓國遭到其他諸侯國的打擊,要麼是北邊的魏國,要麼是南邊的楚國,又或者是韓國國內朝爭,早聽滿大夫說過,韓國有一部分大夫並不想攻打我洛陽,或許便是他們力爭,使得韓侯不得不下令退兵。若是如此,我王室已然守住洛陽,實在值得慶賀,老夫以為,待探子傳回確認的消息後,王室便可散步喜訊,全城大慶了。而老夫也在此時,先行向我王道聲賀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