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診並治法上篇八-九(1 / 1)

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語難出,若發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脫,失搜,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剩,時瘦經:若火黨之,一逆簡引日,再逆促命期。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陰陽脈都浮起來的時候,代表病在表,是風溫,病人津液本來就比較少,血比較多,在水份少的狀況,病人會出現表熱,所以陰陽脈俱浮的時候,左右手的脈都浮緩,病在表上麵,而且是熱:人的水源,當吃了食物到胃裏麵去的時候,因為胃很熱,所有的水會氣化掉了,胃是土,土生金,肺主皮毛,水氣到了肺,為上就發到表麵了,所以喝水、喝熱湯的時候會流汗,另外成形的食物會到小腸去,食物中的水到達小腸之後,才能被吸收成為血液循環係統中的養分。

身重,為什麼身體感覺到很重?脾髒主四肢、主肌肉,身重是脾髒受到影響了,水和血是同源的,身體裏麵的水有一定的比例,要由水來帶動血裏麵的營養,到身體的關節組織末梢去,如果水不夠,血的循環速度就會減緩,人就會感覺到身體根沉重,精神不好,睡覺會打鼾,話都懶的講了,這就是為什麼多眠睡。西醫隻有驗血報告,沒有驗水報告,所以光看驗血報告不是很準,中醫如果看驗血報告來看病,也是不對的。

傷寒論裏有汗、吐、下三法,當病在表的時候,屬太陽證取汗法;如果病在裏的時候,取下法,吐法用的不多;一般病在膈上,就是胸膈以上的時候,才會采吐法。若發汗者,小便不利,如果這時候再發汗,病人的水本來就已經不夠了,汗流太多,當然津液不足,尿就少了。

若被下者、直視、失溲,張仲景傷寒論的精神是,病人有表證的時候,一定是先解表再攻裏,發表發太多的話,津液會傷到,攻裏攻太快的話,津液也會傷到,沒先解表卻先攻裏,結果把胃、小腸、大腸裏麵所有的東西都清出來,營養頓失,一下子身體裏麵的營養都沒有了,保持在身體的食物一直在消化,一直在提供我們能量,人的身體在慢慢用它的能量,下子清出來,源頭沒了就會沒有體力,病人眼睛就直了,小便流出來,失溲。這小便,不是小出來的,是漏出來的,肝主血,肝藏神,肝在管眼睛,我們有五分之一的血在肝裏麵,這血不是固定在裏麵,而是一直在循環的,突然源頭沒有了,肝血就枯掉了,眼睛能看到,都是靠肝嵗的血供應的,結果眼睛就直直的不會轉動了,很危險的。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北方的人睡在炕上,如果生病了沒有用藥,用火烤一烤讓汗出來,烤出來的汗和用藥攻出來的汗是不一樣的,用火烤出來的汗,隻有津液出來了但是病毒還在裏麵,所以不要用烤的,火一烤,病人的皮膚表麵發黃色,看起來是黃色,其實是血的顏色,血管裏看血液是紅的,經過一層皮膚,看到的血液的顏色會是黃的,這就告訴你血裏麵的水沒有了,透過皮膚看到的是血的顏色,所以這種發黃,不是肝膽病的發黃,不要弄錯了,這種是失水導致的發黃,嚴重的話,津液喪失太多的時候,腦裏麵得不到正常的血來滋潤,會發驚癌,肝主筋,筋也葬血來養,沒有充份的血來供應,就會抽筋,會時瘈痰,抽搐一下又鬆開來,抽搐一下又鬆開來,痰就是筋鬆開來,瘈就是收緊。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錯了也罷,還可以數,如果再用火去烤他,血裏麵的水如果完全沒有就完了;打點滴,隻能暫時緩解,水還是會從小便流失,一定要從嘴吃下去食物中的水,由腸胃吸收後人體才能受用。

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如果白天得到的病,就是發於陽,過一個晚上,就是第二天了,所以如果足足六天之後,也就是第七天的白天會痊癮,所以說『七日愈』,如果晚上得到的病,就是發於陰,到白天了,才開始算天,所以得病的隔天才算是第一天,足足六天之後,也就是第六天的半夜,會自己痊藏,所以說『六日愈』。不管是陰病或陽病,得到感冒,正常的話,六天一定會好,所以如果感冒不吃藥,一個禮拜會好。

「陰陽」二字釋義頗泛。以寒熱分「陰陽」,寒為「陰」,熱為「陽」。以表裏分「陰陽」,表為「陽」,裏為「陰」。以髒腑分「陰陽」,髒為「陰」,腑為「陽」。以上下分「陰陽」,上為「陽」,下為「陰」。以左右分「陰陽」,左為「陽」,右為「陰」。以氣血分「陰陽」,氣為「陽」,血為「陰」。以實虛分「陰陽」,虛為「陰」,實為「陽」。其他以身體組織之內分泌液、水分、血漿等有物質者謂之「陰」,身體之抵抗力、細胞之新陳代謝力、各髒腑之自然機能等無形者謂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