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準備(1 / 1)

宮變一觸即發,最後的審判之期終於要到。

後玘的動作起先還帶著遮掩,最後索性大大方方起來。就像生怕別個不曉得,是他要與後玨分庭抗禮。

也是到這時,後玨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不曾了解過這個弟弟。從逼趙值自殺,到後來三人之死,一步步給他施壓,讓他折磨與痛苦。最後老天都幫他,為他大造輿論提供條件。手法快準狠又一擊到位,確實漂亮幹脆。

偽裝多年紈絝子弟,真是辛苦了。

不過後玨卻能理解後玘的做法,當年大清洗,因晉王府被人舉報與火羅教有染,當時的緝查組二話沒說,闖進晉王府去,雖被晉王逐出。可此事卻傳揚出去,眾口鑠金,自認一生清白的晉王,也在流言麵前折了腰。

那時晉王府剛添一子,便是後玘,還不滿周歲。可憐了這個孩子,都不記得父母的模樣,便成了孤兒。

後來查明,此事純屬汙告。造謠者被處極刑,可逝去的人卻再也挽回不了。此事也成了兩家心頭的一道檻,後玨也因此,贖罪多年,哪怕彌補分毫。

可卻沒有想到,後玘的恨意,沒有被時間消磨,卻成了今日,逼得他們生死較量的源頭。

對當年之事,後玘查到了多少,他的手裏,攥著怎樣的底牌。這一切,後玨都往最壞了去準備。或許這就是最好的安排,父親當年沒完成的事,現在由他來做。三代人的恩怨,早些有個結果,對誰都好。

自後玨十六歲登基以來,已經完整地走過了十六個年頭。無疑他是位英主,創下了前人所沒有的不世功績。

對內,他實行改革,輕徭薄賦,革除弊政,清理異端,樹立思想,廣修學舍,厚遇學子;對外,他劍指西北,貢固邊境,大軍越過陰山,收服北疆全境,向南與他國結交,睦鄰友好。晟國在他的統治之下,盛況空前。

他是晟國的第九代君主,且第一位中興之主!

而現在,他將迎來登基以來最大的挑戰,答應過慕容會盡快解決,於是,他決定出動出擊。

而在此事上,他需要一個幫手,趙王後頊當仁不讓。後頊是眾兄弟中,後玨最為依賴與倚重的一位。他雖與後玨是隻同父異母的兄弟,但自小感情深厚,後頊也一直萬分崇敬後玨,以他為楷模。

後玨將後頊找到南書房,開門見山,直接談起此事。

“大哥,目前的形勢非常不利,朝中已經傳起了流言蜚語,我也聽說了一些。”

“他們都在傳什麼?”後玨不緊不慢地問道,這些日子他在忙著做最壞的打算,確實沒留心朝中那些風言風語。

“那些不痛不癢的我就不說了,最大膽的,是——”後頊欲言又止,這話卻是僭越。

“但說無妨,我倒要聽聽。”

後頊組織了下語言,盡量得體:“流言中的一條,說後主德不配位,居此高位實是名不正言不順。”

後玨神色不改,未作反應,隻是追問一句:“可有解釋?”

“牽扯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樁往事。”後頊說得隱晦,由不得他不如此,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為逝者諱,都占了。

“說清楚點。”

“八代後主垂涎主位,設計廢太子逼宮,坐收漁人之利。”

“事情過去多年,倒是什麼話都敢亂說了。”

“大哥,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居安侯這些日子,活躍得很。”

“頊弟你傳令下去,明天,我會在臨淵堂,召開皇族會議。這件事,光在背後議論有什麼意思,就讓一切公之於眾。另外,布置好人手,以備不時之需。”

後頊領命而去,這段時間他一直在為後玨擔心,流言聽在耳中,憤慨在心裏。如今大哥終於決定正麵回擊,那些長舌頭終於要吃苦頭了。

白心既已知曉前因後果,回到晉王府,睜著眼睛看著東方泛白。

“王爺,十萬火急。”

“玘出事了?”

“我已查明,侯爺背後的幫手,是當年邪教的頭目。他是不可能真心幫助侯爺的。”

後琛咬牙切齒:“火羅教竟還存留於世,賊心不死。”

“雖說如今流言沸沸揚揚,於後主諸多不利,可後主畢竟德高望重,深得民心。僅抓著一點錯處,便行此大逆不道之舉。白心直言,凶多吉少。”

“玘個性執拗,我阻止不了他。”後琛痛心疾首,“可我要盡最大的力量來保住他,犯了錯,也還是我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