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屈原後,司儀在祭壇前主持了“擲筊杯”儀式。筊杯,是月牙兒似的木片,一麵扁平,一麵凸形,陰陽兩麵,共兩片,紅色。司儀每念到一戶屈姓人家,屈長平便將筊杯擲於地上,反複多次,看陰陽兩麵交錯的次數,一陰一陽為“聖茭”,就是屈原應諾,兩陰為“笑茭”,就是冷笑,凶吉未明,兩陽為“怒茭”,屈原發怒,凶多吉少。在規定的次數內,“聖茭”次數最多,筊杯就轉到這一家了。最終,屈忠正接過了紅色的筊杯,他,就是明年的“值爐長”了,端午節後,他要將屈原神像接到自己的家中,恭恭敬敬供奉在自己家中。前年是他的哥哥屈忠基做“值爐長”。屈原的神靈偏佑他們一家呢!許多屈家子弟多年接不來屈原神像,就常常到村裏的“屈原廟”(也叫“泰和宮”)焚香祭拜。屈家村裏的“屈原廟”雖然沒有屈原故裏屈原村的“屈原廟”建得高大巍峨,但是它精致,像藝術品,裏麵終年香火、祭品不斷。廟裏也有與屈長平家相同的一尊屈原神像,目光如炬,神采奕奕。我在屈原神像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走出廟宇,又看到了我喜愛的蝴蝶蘭,像花環一樣纏綿在樹木雜花之間。我多麼想帶一抔屈家村的土、一株屈家村的蝴蝶蘭回到屈原的故裏啊!
回到大陸後,我急急忙忙朝我的一位朋友家裏奔,他是種蘭的癡迷者,是位高雅的君子。他的幾個陽台上,都是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蘭花蘭草盆兒,大片小片兒阿娜嫋嫋的蘭花蘭草都在盛開。我發現有一盆兒蝴蝶蘭也參差其間,開得盛茂。我感到驚喜,也許我的願望能夠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