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夕,一個偶然機會,我來到了台灣彰化市屈家村,訪問屈氏家族。
這天,太陽朗照,屈家村落顯得清爽幹淨。樹木眾多,繁花似錦。四月的天氣,感覺清新、舒適。屈家村的人大多穿上襯衣了。他們的熱情和好奇都寫在臉上。等候並迎接我們的屈氏代表和明道大學的教授們,西裝革履,儀容潔淨。這次參訪屈家村,多虧明道大學中文係主任羅文玲牽線搭橋,並為我們精精細細安排了一切。她嬌小、甜美、談吐得體、做事幹練。
為迎接我們這些屈原故裏的客人,“屈氏宗親會”商議,將端午節慶提前到我們參訪的當天。這讓我們感動溫暖,也讓我們感動不安,畢竟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我們打亂了。
屈家村的端午節就像農村過一樁大事兒。外地的要趕回來,村裏的也要聚到一起,設祭壇,祭屈原,痛痛快快聚一餐。今年這家,明年那家,輪流做東。輪到的那一戶,叫“執爐長”。今年的值爐長是屈長平。我們看到,屈長平房前的院壩裏已撐起了彩色的大棚,大棚裏設好了祭壇。大概台灣盛產水果,祭品也以水果為主,置放著台灣最好的金門高粱酒,雜以其他糧食,鋪排了整個祭壇。而屈原故裏的祭品多以肉食為主,常見的是豬頭、羊頭。屈家村人供奉的屈原像,已是一尊神像,一尺餘高,麵紅耳赤。周圍環繞著美麗的蝴蝶蘭。這是我第一次看見蝴蝶蘭,它的葉片寬大,花如蝴蝶,肥美豐腴,馨香四溢,我貪婪地觀賞著。見我對蝴蝶蘭這樣著迷,羅文玲把我引到院落的周圍觀賞。屈長平的田圃和鄰近屈氏人家都種滿了蝴蝶蘭,不是攀附在涼亭之上,就是臥歇在樹叢之間。有紫色的,粉紅色的,也有純白的,儼然一片蝴蝶蘭的海洋,也像隻隻彩蝶在飛。這是我一生中看到過的最美麗的蘭花。羅文玲說,這裏的屈姓人家,家家戶戶都種,端午節前後遍地開放。喔,我明白了,靈性的花總是擇時而開,擇地而居的。這就像我家鄉的屈原村,有一種端陽花,也總是在這個時候開放,鮮豔火紅,一米高的樣子,枝節上的每朵花,像一隻隻紅紅的小喇叭。蘭花,曾經也是有的。屈原村,有個小地名,現在還叫“蘭花村”,傳說是屈原小時候種蘭花的地方。我曾走過這個地方,柑橘滿村,可惜已沒有蘭花了。我多麼希望一叢叢蘭花在這個村落重新盛開。我曾經對屈原村騷壇社長黃瓊說過,如果這個村種了蘭花,是多麼有意義啊!我在彰化的屈家村甚至想,如果氣溫適宜,把台灣的蝴蝶蘭帶回到我家鄉的屈原村是多麼好啊,讓蝴蝶蘭在屈原村的遍山遍嶺開放,去家家戶戶紮根,也讓蝴蝶蘭的馨香熏染整個村子。這是我一個最美好的願望。
屈原神像已在屈長平家供奉一年了,是去年的端午節接過來的。這一年他天天焚香、叩拜。為家人也為全村的屈氏家族祈福,精心保護好這尊神像。端午節一過,屈原神像就要轉送到別的家了。今年的端午,屈長平要比往年的人家增加了很多的開支,為迎接我們這些屈原故裏的客人,他要請20桌客,特製了珍珠奶茶,請來了演唱歌舞的班子,為我們演唱也為屈原演唱。他還特意將祭祀屈原的禮儀和場麵布置得格外隆重。供奉的蝴蝶蘭也紛繁繚亂,濃鬱的芳香彌漫祭壇。整個院落,仿佛回溯進入了遠古的時光隧道,一派歌舞升平、竽瑟合鳴的景象。台灣明道大學中文係的學生身著五彩華服,登台為我們朗誦了《九歌》中的詩章,形態曼妙,裙裾飄飄,宛如湘君、湘夫人。這多麼像《九歌》中的場景啊!讓我們領略到雲神飄忽、神光燦爛的意境。為答謝屈家村和屈長平,我們贈送了屈原故裏作家創作的《屈原傳》和鍍金的屈原紀念章。與我們隨行的畫家為屈長平畫了一幅屈原像。為了屈原,海峽兩岸,走到了一起。屈原,我們共同的詩祖,後裔們的恭敬之情,一定會讓您“欣欣兮樂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