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天涼好個秋(2 / 2)

秋天裏,詩人們也玩花樣。在屈原廟前的壩子上,堆些柴禾,晚上燃起大火,一一圍坐。有的在火裏烘烤土豆、紅薯,有的掏出詩作朗誦。大火在空中燎燃,照亮了整個村莊。誰說農民都是土裏巴幾的人呢?也能玩幾分心跳,玩幾分浪漫。

村裏的農民,在樂平裏這片並不肥沃的土地上,在二十四節氣裏耕種和收獲,不在乎糧食的多少,卻在乎詩歌的多寡高下。糧食隻供養力氣、情欲和繁衍後代,詩歌卻關係聲名。樂平裏人鬥狠,不在拳腳,不在嗓門兒大小,出言如何惡毒,而表現在詩歌的力量上。詩歌的較量,兵不血刃。詩歌可以使你揚眉吐氣,也可以讓你夾著尾巴做人。

我喜歡這個村子,常常到村子裏來遛達遊玩。觀賞這片土地,也參加詩會,偶爾也想些事情。如果沒有屈原,村裏的農民會怎樣生活?會不會選擇詩?樂平裏的糧食為什麼養育了這麼多詩人?

月亮翻過屈原廟門前的那個山包,詩會也就收尾了。農民們又得忙一陣詩歌以外的農事。其實秋天的事情堆了一大堆,犁地、購肥、播種,收獲零零零碎碎的莊稼。一直延續到秋天隻剩下些骨架,才緩一口氣。這時樂平裏山上已紅葉盡染。鳳凰溪兩岸、仙女坪四野、母豬峽上下、芝麻坪前後、蘭花村的左左右右,都是紅紅的世界。秋風不回首,送色入雲端。紅葉從山腳開始,一層一層一直鋪排到村人們的想象。一天,我去鳳凰溪探訪一位詩人,就是一路踩著紅葉而去的,我的感覺就像是踏上了詩句。詩人是位老者,八十多歲,居住在一間土屋。四周全是山林,幽泉洗漱著石棱,紅葉包裹了他的房屋。他在土屋裏讀書寫詩,偶爾也到屋前的一片菜地去耕耘,去收獲秋天裏詩歌以外的一些果實。他生活在深厚的詩景裏,生活在盎然的詩意裏,鶴發童顏、目清氣爽。山水給了他意境,紅葉給了他詩情。我真羨慕他這片詩歌的風水呢!在這裏度日,看山看水看紅葉,人會變得良善,詩歌也會寫得純淨。他寫了一遝遝詩,隻寫山水、紅葉和屈原。發表的少,大多到屈原廟的詩會上去吟唱。我在他土屋前後的紅葉裏臥了一個時辰,隻聽到秋風颯颯,鳥雀鳴囀。又爬到粗壯的樹上瞭望,所見全是畫境,我真想切割這片秋色歸家。

天涼好個秋,天涼好片景。

樂平裏的秋刪繁就簡,枝蔓黃葉落下,天空留下紅腫的柿子、帶皮和脫皮的堅果,留下鳥雀們劃過的足痕。秋也在屈平河清澄的水裏暢流,翡翠一片,歡歌一路,從戰國時代流來,飽含萬古深情。

我真是喜歡樂平裏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