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集 地理知識歌曲(2 / 3)

★頤和園,也曾是清代皇家的花園和行宮,主要由昆明湖、萬壽山組成,山上的佛香閣是全園中心。該園四分之三是水麵,環繞宮殿、寺院等,可分為三大區:宮廷區,以仁壽殿為中心,朝房重重;居住區,以玉瀾堂、樂壽堂等為主體,回廊曲折;遊覽區,以山水、建築、花木為一體,湖光山色,典雅秀麗。

3四大佛山

歌詞

名山勝跡,四大佛教山,

環境清幽,雲霧縹緲。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浙江普陀山。海島之上,普陀山(),

幽洞奇岩,海景變幻……

講解

俗雲:“天下名山僧占多”。的確,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都是“僧占”的佛教名山。

★五台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於山西五台縣境內。方圓500餘裏,海拔3000多米,由東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環抱組成。五峰聳立,峰頂平坦開闊,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即做法事的場所),鼎盛時寺院達300餘座。現存廟宇40餘處,如顯通寺、文殊寺等五大寺院。廟宇有青黃兩種,青廟住和尚,黃廟住喇嘛。

★峨眉山,著名佛教名山和旅遊勝地,位於四川峨眉山市境內。它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有“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之說。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此山高出五嶽,秀甲天下。登臨金頂,極目遠眺,景色萬千:可看日出、雲海、佛光、晚霞……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1996年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九華山,是文化名山,位於安徽池州境內。自唐代以後,曆代文化名人遊曆於此。原名九子山,李白蟄居安徽當塗時,曾三上九華山,寫出詩句“靈山開九華”,遂得九華山之名。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它鼎盛時有寺院360餘所,僧人四五千人之眾。現存古寺廟94座,佛像萬餘尊,僧尼700餘人,素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

★普陀山,是海島風景旅遊勝地,位於浙江杭州灣以東約100海裏處,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最盛時有寺庵82座,僧尼4000餘人。景以海天壯闊取勝,最高處佛頂山,海拔約300米。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我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前人有言曰:“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胡;以山而兼海之勝,則推普陀”。

4五嶽

歌詞

東嶽是泰山,山東省泰安;

西嶽是華山,陝西華陰縣;

南嶽是衡山,湖南湘江畔;

北嶽是恒山,山西東北邊;

中嶽是嵩山,河南登封縣。

五嶽多名勝,不算最高山。

文物在山間,寺廟早興建,

帝王常遊旅,文墨繪詩篇。

講解

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恒山、南嶽衡山。對五嶽有這樣的比喻: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恒山如行,衡山如飛,五嶽可能源於五行之說。如果說四大佛山是佛教的聖地,那麼五嶽則主要是道教的聖地,但也有佛教的寺院在其中。五嶽自然景觀綺麗、人文景觀眾多,數語難以言盡,都是旅遊的絕好去處。

★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又名岱山、岱宗,為五嶽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登山有台階6600級。泰山氣勢磅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故司馬遷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古代許多帝王都在泰山進行封禪(祭祀)活動,如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清代康熙、乾隆等。泰山景點頗多,如南天門、岱廟、十八盤、孔子登臨處、馮玉祥墓、齊長城遺址等等。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涼爽,最熱的7月份,登山也僅有17℃,可是登峰頂,則需要有禦寒衣了。

★西嶽華山,位於陝西華陰市南,雄踞關東平原東部,主峰海拔2160米,是中華文化發祥地,據考證,“中華”、“華夏”都借華山而得名。華山係由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構成,奇峰峭壁,鬼斧神工,素以險峻著稱。它東南西皆懸崖峭壁,隻北部有斜坡可登,因而有“自古華山一條路”之說。《史記》載:黃帝、堯、舜都曾到此地巡遊;學者也多有遊覽或隱居於此者,留下詩歌、碑記等。西峰有“斧劈石”,相傳神話《寶蓮燈》中沉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裏。著名景點有千尺幢、百尺峽、上天梯等。

★中嶽嵩山,位於河南洛陽東南登封縣境內,全長60餘公裏。分太室、少室二山,各有36峰,峰奇路險。建於北魏時的少林寺及其塔群名揚四海,當時印度高僧達摩,來到此一山洞麵壁九年,首傳禪宗。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是宋代儒學大師程顥、程頤和司馬光、範仲淹等講學處。還有古老的天文設施周公測景台、觀星台等。碑刻蔚為大觀,顏真卿、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京等大書法家都在此留有墨寶。

★北嶽恒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內,主峰天嶺峰海拔2017米,譽稱“塞北第一峰”。據傳舜帝曾巡狩四方,來過此地。北魏時建的懸空寺,舉世聞名,為恒山第一景。有諺語曰:“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神話傳說八仙中的張果老就曾在此隱居修煉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遊過恒山,並且記於《徐霞客遊記》中。天嶺峰與翠綠屏峰是恒山的兩主峰,兩峰對望如畫。宋代,名將楊業父子曾在此地據險守邊,抵抗外族入侵。

★南嶽衡山,位於湖南衡陽市境內,有72峰,層巒疊嶂,氣勢磅礴。著名景點有祝融峰、水簾洞等,其景色概括為“四絕”:“高、奇、險、秀”。據傳炎帝、黃帝、堯、舜等都在此地留有足跡。自從宋代起,陸續建立20餘座書院,書院文化獨樹一幟。唐代,稱為佛教文化中心,高僧輩出,宗派眾多。南嶽忠烈祠建於1938年,仿南京中山陵造,是紀念抗日陣亡烈士的陵園,依山而建,規模宏大。四時景色俱佳:初春看繁花,盛夏觀雲海,金秋眺日出,冬日賞雪景。

5黃河

歌詞

黃河九曲十八彎,黃河流域是搖籃,

發源巴顏喀拉北,流經青海和四川。

甘肅寧夏內蒙古,中遊直穿晉陝間,

河南山東都經過,滔滔流入渤海灣。

五千五百公裏長,第二長河流中原。

講解

黃河,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母親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9個省(自治區)注入渤海。

流域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分三級階梯:第一級為“青海高原”,海拔在3000米以上;第二級為“黃土高原”,海拔1000~1300米;第三級為“華北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黃河主要支流有無定河、汾河、渭河等,其中渭河是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橫貫八百裏秦川的關中平原,在潼關彙入黃河。歌曲中唱道“五千五百公裏長”是約數,實長為5464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