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量近60%來自蘭州以上,水資源貧乏,全河年平均流量為580億立方米,僅相當於長江的1/17。黃河“水少沙多”,水土流失嚴重。它上中遊流經黃土高原,每年輸入黃河下遊的泥沙多達16億噸。下遊(鄭州以下)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約10厘米,形成華北平原上的“懸河”,兩岸的河流都無法注入黃河。
新中國成立以來,修建了三門峽等幹支流水庫,加高培厚大堤1400公裏,初步建成了“上攔下排”的防洪工程體係。取得了治理黃河半個多世紀大汛不決口的偉大勝利。目前,流域內建有大中小型水庫3000多座,灌溉麵積有1.1億多畝。
6丘陵與盆地
歌詞
丘陵丘陵,山東遼東與遼西,東南沿海丘陵多在一千米;大部周圍小平原,江河港灣圍繞起。
盆地盆地,四川盆地在成渝,塔裏木、準噶爾、柴達木在山懷裏;盆地周圍高山立,盆中平坦沙漠綠。
吐魯番小盆地,陷落一百五十五米,葡萄、哈密瓜、火焰山”也在盆裏;塔、準、柴、川大小異,“三山”“兩盆”地形奇。
塔裏木塔裏木,新疆南部塔裏木,準噶爾準噶爾,新疆北部準噶爾,柴達木盆地青海西北,四川盆地在成渝。
講解
一、丘陵
丘陵,是由坡度較緩、高低起伏的山丘組成;分布在山地或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主要是山地久經風化、侵蝕的產物。
我國的丘陵約有100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麵積的十分之一。自北至南主要有遼西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
二、盆地
盆地,是被山或高地圍繞的平地,逐個簡介如下:
★吐魯番盆地,是天山東部的一個山間盆地(“吐魯番”是維吾爾語“低地”的意思),大部分地麵在海拔500米以下,有些地方比海平麵還低。吐魯番盆地屬大陸荒漠性氣候,夏季最高氣溫達到過49.6℃,自古有“火洲”之稱。盆地地下水資源豐富,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彙成河流。河流兩岸田園蒼翠,風景秀麗,盛產著名的無核白葡萄和哈密瓜。
★柴達木盆地,是神秘多彩的“聚寶盆”,北有“八百裏瀚海”之稱。它北依祁連山、南靠昆侖山。巍巍昆侖山,橫空出世,被世人譽為萬山之祖,也是神話的搖籃。玉珠峰、玉虛峰傳說是玉帝兩位妹妹的化身,終年積雪。玉虛峰腳下是中華道教昆侖派發祥地的昆侖主道場。還傳說是薑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還有西王母瑤池,湖水粼粼,碧綠如染,傳說是西王母舉行蟠桃盛會之所。
★塔裏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位於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公裏,東西最長處1400公裏。東部有疏勒河穀通向河西走廊,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通道。塔裏木河位於盆地北緣,河以南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麵積33.7萬平方公裏,是中國最大沙漠。盆地東部的羅布泊是塔裏木河終點,地下水的儲量為110~148億立方米,對生態環境大有意義。盆地中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分別約占全國油、氣資源蘊藏量的1/6和1/4。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被群山緊緊環抱,滾滾長江從盆地南部橫穿而過。盆地冬季較溫暖,農作物可四季常綠。夏季氣溫高,炎熱的時間也長。盆地內河湖眾多,雨量充沛,利於農作物的快速生長。最有名的都江堰,是集灌溉、防洪和航運等多種效益的水利工程。農業發達,是富饒的“天府之國”,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四川盆地被高山團團圍住,進出極為困難,自古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現今早已“天塹變通途”了。
7太陽與地球
歌詞
太陽像個大火球,地球靠它供溫暖,
表麵溫度有六千,內部一千五百萬。
地球圍著太陽轉,公轉同時還自轉,
背著太陽是黑夜,對著太陽是白天。
直射斜射兩不同,決定地麵熱與寒。
講解
★太陽,是地球所繞行的一顆恒星,它的光明與溫暖,賦予了地球上的生物以生命。太陽表麵溫度為6000℃,鑽石在4500℃都會化為氣態,因而太陽是以氣態存於太空中的。
50億年前,飄浮在宇宙中的氣體和微塵,聚攏成一個巨大的雲團,溫度遽增,最後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電子產生“融核反應”,就變成了明亮的太陽。
50億年後,太陽不斷地膨脹,最後變成一顆紅巨星,能量也逐漸耗盡了,便急遽收縮成發出白光的白矮星,最後又變成完全不發光的黑矮星,便靜悄悄地結束一生。
太陽有這些現象:
太陽風,是一股由太陽射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速度可達每秒350公裏以上。
黑子,是太陽表麵較暗處,溫度較低的黑色斑點,它出現會幹擾地球磁場。
日冕,日全食時太陽被月球遮掩,仍可看見四周有炫目的光芒,那就是日冕。
★地球,起源於46億年前的太陽星雲,是太陽八大行星之一,如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排序則為第三。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三層結構,外部則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層,構成了地球的“外套”。地核,溫度可能高達7500℃,比太陽表麵還熱。地殼,主要由石英(矽的氧化物)構成,它有幾個板塊,都漂浮在熱的地幔上——這就是“板塊說”的理論。地球71%的表麵為水所覆蓋,海洋的熱容量使地球氣溫保持相對穩定。
地球的大氣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氬、二氧化碳和水組成。氧的產生、維持,由生物活動完成,沒有生命就沒有充足的氧氣。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使地球有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地球成為略扁的旋轉球體。
地球隻有一顆自然衛星——月球。由於地球與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轉每世紀減緩了2毫秒。調查顯示:大約在9億年前,一年有481天,每天18小時。
8極晝與極夜現象
歌詞
兩極出現極夜現象,數月不見太陽光,
漫長冬季黑又冷,隻見星星和月亮。
啦啦……隻見星星和月亮,啦啦……
夏天又出極晝現象,白天夜裏有太陽,
地平線上兜圈子,不升高來也不降。
啦啦……不升高來也不降,啦啦……
講解
極晝與極夜,都是發生在南北兩個極地的自然現象。極晝,是指在極地圈內總是白晝,此時太陽終日繞在地平線上兜圈子。極夜,則是指在極地圈內總是黑夜,此時隻有星星在黑洞洞的天空上閃爍。南北兩極各有半年的極晝與極夜。當太陽直射在北半球時,極晝就發生在北極圈;同時,南極則發生極夜現象。反之,當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時,極晝就發生在南極圈,北極則發生極夜現象。
極晝與極夜現象發生的原因:由於地球以23.5度的傾斜角繞日公轉,就總有一極朝著太陽,就形成極晝,而另一極則背著太陽,就形成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