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交際禮儀是指在長期的國際社會交往實踐中不斷形成的約定俗成、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範。它的原則是在尊重國際慣例和各國民族習俗的基礎上,不斷革新、不斷完善而形成的。隨著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現代社會的領導者必須了解、學習、熟知那些常見的涉外交際禮儀常識,為自己在對外交往中增分。作為領導者,不可不懂下述涉外交際禮儀。
一、基本原則
1求同存異
涉外禮儀的原則是在長期國際交往中形成和發展的,各國禮儀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點。相同的地方成為一種國際慣例,為各國共同遵守;差異的地方一般是由於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的不同所致,應當予以尊重。求同存異要求做到:
【1】承認差異。要承認相關民族、國家在禮儀習俗上的特殊性,要認識到這些特殊性在各自範圍內是合理的。
【2】了解差異。在交往之前一定要了解交往對象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人際交往等方麵特有的風俗習慣。
【3】重視差異。在具體交往中,對交往對象的習俗差異要心裏有數,並在交往之中認真對待。
【4】入鄉隨俗。如果是前往對方所在的國家或地區,更要注意對對方的特有習俗應當無條件地尊重。
領導者禮儀故事彙
小平同誌戴牛仔帽
1979年2月,鄧小平同誌訪問美國。當他來到得克薩斯州休斯敦的騎術表演場時,人們全體起立,掌聲和歡呼聲交織在一起。根據當地習俗,一位美國女騎士策馬來到鄧小平麵前,把一頂乳白色的牛仔帽獻給了他。當時大家都以為小平同誌不會戴那頂帽子,誰知小平同誌微笑著接受了這一禮物,並立即戴在頭上,同大家一起鼓掌。隨後又頻頻揮動牛仔帽,向歡呼的人群致意,給美國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遵時守約
在國際交往中,遵守時間、信守約會是取信於人的一項基本要求。參加各種活動,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準時到達。過早抵達會使主人因準備工作未完成而難堪,遲遲不到則極易引起對方的誤解。遵時守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在時間問題上,一定要明確,不可以模棱兩可。
【2】與他人交往的時間一旦確定,就應當千方百計予以遵守,不宜隨便變動或取消。
【3】對於雙方約會的時間唯有準時到場為最得體。
【4】約會之中不允許早退或做其他無關的事情。
【5】如果萬一遲到或失約,務必向對方盡早通報,解釋緣由,爭取諒解。
3熱情有度
同中國人習慣上認為對別人越熱情越好不一樣,在國際交往中特別強調熱情有度,即在熱情的基礎上,要把握好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不能妨礙對方,不能影響幹擾對方。熱情有度要注意:
【1】關心有度。即不要在態度上對對方表現出過於關心,那樣會讓對方感到不理解,也不能接受。
【2】舉止有度。即不要讓自己因為舉止動作過分隨意而引起對方誤會,導致自己失敬於人。
【3】距離有度。即根據與對方的關係不同而保持相應的適度的空間距離,而不是中國人所推崇的親密無間。
【4】謙虛有度。即不要因為過分的謙虛而使自己被那些強調個性和自我表現的民族和國家的人們誤會為虛偽做作,缺乏實力。
工具箱
交往距離四種
其一,公共距離,一般指3米開外的距離。
其二,禮儀距離,一般指1~3米的距離。
其三,社交距離,一般指05~1米的距離。
其四,私人距離,一般指05米之內的距離。
4維護隱私
在國際交往中,人們普遍講究尊重、維護個人隱私,並將其作為評價一個人在接人待物方麵是否有教養的標準之一。所謂個人隱私,泛指一個人出於個人尊嚴和其他某些方麵的考慮,不想告之於人,不願對外公開,也不希望外人打探的個人情況。所以,在涉外交往中,對於涉及對方個人隱私的一切問題,都應該自覺地、有意識地予以回避,千萬不要沒話找話,信口開河。尤其發現對方不願回答時,更要注意適可而止。在許多國家,個人隱私受到法律保護。
小貼士
“個人隱私八不問”:
第一,不問收入;
第二,不問年齡;
第三,不問婚戀;
第四,不問健康;
第五,不問家庭住址;
第六,不問個人經曆;
第七,不問信仰政見;
第八,不問所忙何事。
5女士優先
女士優先的本意是要求每一位有教養的成年男士,在社交場合都要盡自己的一切可能尊重婦女、體諒婦女、照顧婦女、保護婦女、關心婦女、幫助婦女,並隨時隨地挺身而出,替婦女排憂解難。女士優先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