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人喜歡食米飯,擅長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各種用大米麵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麵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其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朝鮮族有吃狗肉的習俗,但在節日婚喪、佳節期間不殺狗、不食狗肉。常用一種叫“麻格裏”的家釀米酒來招待客人。
在餐桌上,朝鮮族人對匙箸、飯湯的擺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應當擺在用餐者的右側,飯擺在桌麵的左側,湯碗擺在右側,帶湯的菜肴擺在近處,不帶湯的菜肴擺在其次的位置上,調味品擺在中心等。
七、其他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
滿族,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以遼寧省最多。滿族非常重禮節,平時見麵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要請安後才能說話;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見麵禮,一般親友相見不分男女都行此禮;家裏一般都有“萬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麵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貴,用來供奉祖宗,不能隨意去坐。滿族給客人上菜必須成雙成對,客人一旦接受婦女的敬酒,就必須喝幹,否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滿族不準殺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帶有狗皮的衣帽,這是滿族最突出的禁忌。
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彝族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婦女忌食難產而死的家畜之肉;忌諱用餐後把湯匙扣於碗盆的邊沿上;過年3天內忌諱新鮮蔬菜進屋;過年7天內禁止推磨;忌諱女人跨過男人的衣物,更不能從男子身上、頭上跨過;忌諱婦女送自己的首飾、衣物給別人等。
傣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傣族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係列佛家聖物等。
佤族,主要分布在雲南。佤族不能騎馬進寨,須在寨門口下馬;忌諱送人辣椒和雞蛋;忌諱任意進入木鼓房;忌諱送給少女裝飾品;忌諱客人在家裏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鈔票;若門前放著一根木杆,說明家裏有病人,忌諱外人進入;女性不準隨便亂抓男性的頭發,男性不能觸女性的腳;忌諱別人摸自己的頭和耳朵等。
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雲南、湖南、廣西、四川、廣東、湖北。苗族做客時不能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雜和雞腿,雞雜要敬給老年婦女,雞腿要留給小孩;忌諱跨小孩頭頂;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粑;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哈薩克族不準年輕人當著老人的麵喝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麵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忌諱別人當麵讚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忌諱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等。
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貴州、四川。瑤族忌諱在火爐裏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諱穿白鞋和戴白帽;忌諱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忌諱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諱說“傘”,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遇人伐木時,忌諱說“吃肉”、“死”之類不祥之語等。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貴州、廣西、雲南三省區邊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觸動神龕和供桌,火塘邊的三腳架忌諱踩踏;布依族習慣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應喝一點;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樹和大羅漢樹,禁止任何人觸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禮必須送雙數等。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禮儀各異,作為領導者在工作、社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斷地了解、熟悉相關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密切聯係群眾,展現現代領導者的應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