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成將信將疑地把以前的出貨單拿了出來,一對照,暈了!千真萬確,出貨單上寫著:石膏板——單價——14元/張,可進價單上也明明寫著:石膏板——單價——15元/張。是老爸糊塗了,還是自己糊塗了?最後,實在沒主意的江成隻好拿起電話,給北京的父親撥了個電話。
電話接通了,江成問父親:“咱家的石膏板,您真的14元一張賣給李叔的?”“是啊是啊,哪不對嗎?快點說,我正在跟人家比賽爬長城呢。”父親有點不耐煩,急匆匆地答道。“可您進價都15元,那不是虧本了嗎?”“虧本?不是交代過你嗎?什麼都能做,就是虧本生意不能做,李叔帶來的生意是一定要做的,明白嗎?自己掂量著拿主意,沒事不要煩我,知道啊?”接著不等江成說話就把電話給掛了。
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江成不但不明白,反而更糊塗了。此時,顧客已經等得極不耐煩了。眼看著手邊的生意又快要黃,想著自己幾天來都沒有下到一個單子,江成豁出去了:虧本咱也認了,先開個張再說。索性爽快地說:“好!既然是老熟人,那咱虧本也認了,14就14,要多少,點貨吧!”說完,喚過工人就開始搬貨。
主家也是個年輕人,親眼看到這個過程,不由得朝李木匠讚賞地點點頭,說:“其他的材料,也在這兒定了吧,不過價格要優惠點。”
見此情景,江成不由得高興了起來,但他心裏仍是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除了石膏板,對其他的裝飾材料,江成可不願再虧本了。在報價時,他在進價的基礎上暗暗把利潤統統提升到了30%。而那個顧客呢,通過對石膏板的殺價,這時已經完全信任了江成,那價格江成報多少就是多少,幾乎都沒有二話。結完賬,那顧客不但直說江成夠意思,還掏出手機聯係另外一個正在籌備裝修的同事,讓他也來江成店裏買裝飾材料。
說也怪,這以後店裏的生意一單接著一單地忙了起來。晚上,江成細細核算了自己成交的幾筆生意,發現總體上看,店裏不但沒有虧本,利潤還有了提高。仔細想想他突然明白了:石膏板看似虧本了一元,可是量少價廉,十幾張石膏板也就虧了十幾元。而其他的木工板、油漆、柚木板等,價格和用量都高出石膏板好多倍,在石膏板上虧的錢很快就在其他的材料上賺回來了。其實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研究顧客的心理,顧客不可能對各種材料的價格了然於胸,當知道店家少數幾樣東西便宜時,便認定店家所有的東西也都是最低價。結果是皆大歡喜,甚至還會成為店家的活廣告,為店家提供一些寶貴的潛在商機。
從那以後,江成天天都在做“虧本生意”。不久父親從北京回來,細細一盤算,這陣店裏的生意和利潤都比去年同期多出了一半,他開心地拍了拍兒子的腦袋:“小子,你總算是悟出來了,虧本生意不虧本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