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2)(3 / 3)

兩年來,挑水夫就這樣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破水桶飽嚐了兩年失敗的苦楚後,終於忍不住了,在小溪旁對挑水夫說:

“我很慚愧,必須向你道歉。過去兩年,因為水從我這邊一路地漏,我隻能送半桶水到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卻隻收到一半的成果。”挑水夫笑了笑說:“我們回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開的花朵。”

果真,他們走在山坡上時,破水桶眼前一亮,它看到繽紛的花朵開滿路的一旁,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這景象使它開心起來!

但是,走到小路的盡頭,它又難過了,因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小路兩旁,隻有你的那一邊有花,好水桶的那一邊卻沒有開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每回我從溪邊回來,你就替我澆了一路花!兩年來,你失去了水,主人得到美麗的花朵!”

施與受是同一回事,有人施,有人接受;受促成了施的存在,施促成了能量的流動。施與受形成一個完整。

想一想自己的成長之路,當年學習心理谘詢是為了幫助別人,沒想到療愈的是自己。生活讓我們成長,必先給我們製造麻煩。例如:去愛一個喜歡你的人,沒什麼了不起。去愛一個愛你的人,很平淡。去愛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你一定會在生命中學到一些東西。

去愛一個無緣無故責備你的人,你就學到了生命的藝術。行為學告訴你: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來促進你成長的。

一般而言,那些與我們相處愉快的人,反映了我們已經接受的內在自我部分;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反映了我們抗拒的內在自我部分。

當伴侶們沒有了愛而彼此傷害,我不會告訴他們要如何改變自己去愛對方,而是要求他們先學會接納自己,因為對方呈現的是我們正好排斥的部分,傷害對方其實就是傷害自己。

無論是你的老板、同事、部下、朋友、情人、配偶或小孩皆然,這些人所擁有的你不喜歡的個性、想法和行為,往往都是你需要學習的部分。他們會顯露你的陰影,會一再地重複你所厭惡的言行來讓你學習接受。有人指出你的錯誤,你很氣那個人,但這是他的錯嗎?不,他隻是幫你把“發黴的陰影”拿出來曬曬太陽。

在生活中,一旦遭遇痛苦,我全身會立刻自動緊繃起來,抗拒它,壓製它,並且抱怨不已。我很少接受那個痛苦,並不請教它所帶來的信息。我有抗拒痛苦的本能。我的一個案主說他很痛苦,我很不以為然,所以案主的情況一直不見好轉。一天,我突然聽到他說:沒有人能理解他的痛苦。我的身體震動了一下,我知道我在努力驅逐他的痛苦。後來,透過經驗,我慢慢懂得,解脫痛苦的方法絕非抗拒,而是接納。

這是相當矛盾的說法,消除痛苦的唯一方法竟然是不再想盡辦法擺脫它,而是聽到痛苦傳出的信息,它告訴我,出問題了,要我調整一下,要我接受新的觀點。

8.牢記,你是為誰工作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工作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我們將自己一天最精力充沛的時間給了工作;我們將人生中最寶貴、最富有創造力的時光投注在工作上;我們靠工作獲得報酬,安身立命。工作讓我們忙碌,讓我們充實,也讓我們心生抱怨和煩惱……一般而言,金錢是我們選擇工作的一個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如果我們因為薪資而拚命地工作,那就要問問自己工作的真正動機是什麼?為什麼不能真正享受自己的工作?

一位精英來到沙灘上,看到一位漁夫在曬太陽,很不屑地說:

“不好好幹活,在這裏偷懶,懶惰的人就該一輩子受窮。”

漁夫平靜地問道:“你掙錢的目的是什麼?”

精英回道:“可以用錢來這裏享受假日,可以很安穩地在這裏享受日光浴。”

漁夫很智慧地答道:“我現在與你一樣在享受日光浴。”

物質的貧窮可以通過工作改善,但心理的貧窮卻可能使我們成為工作的奴隸。

多年來,我拚命地工作,我也喜歡工作,並以“工作狂”自居。有一個五天假期,我非常高興,終於能夠從緊張的工作中解脫了,我準備借此機會,好好享受一下生活的樂趣。但是麻煩來了,家中的其他人在繼續工作或是上學,我一個人在家不知如何打發時間。實在無聊,就決定進行一個短暫的三天旅行。